第186章

桥柱不会落在江里,船只不会有撞柱的危险,这对于经常起雾的浦江来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优势。

评分结果出来,按照方案设计大赛的标准——

苏擎组的六百米跨江大桥设计方案,毫无悬念地夺得了第一!

第二名,是宋修竹的跨江隧道,第三名,也是桥梁设计方案。

显然,在最后的评比中,更多考虑的是创意、想法、观点和理论优势。

苏擎组的桥梁设计方案距离满分只差了三分。

这三分,都是林铸江扣的。

“这个方案还有一些风险和困难点没有现实数据作为依据来解决,斜拉索的实验数据也等待补充。”林铸江说完自己的扣分理由,最后道,“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个敢想,敢写,敢造的方案!”

而华国的桥梁,正需要这样的方案。

方案设计比赛的前三名,都送去了有关部门,谢雁估计,这个项目不出意外会由林铸江来负责。

因为整个沪城,找不出第二个比他更了解空间结构性理论在桥梁上应用的人!

方案设计赛结束,三人组却没有解散。

苏擎和方斯闻快毕业了,这一两年,其实他们已经在参与沪城的各个桥梁的设计当中,等斜拉索的实验数据出来,确保可行,林铸江又将这个方案提了出来。

沪城经过审查和验证之后,决定采取它作为第二座跨江大桥的方案雏形!

与此同时,这个方案也报上了全国桥梁设计方案大赛中,作为同舟大学的参赛项目,最后夺得了第一的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