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苏擎和方斯闻,都属于为人很低调,但履历拿出来,依然令人惊艳的。

他们还是青年,却已经参与了成千上百座大桥——不乏有名的大桥的建造和设计,从华国最顶尖的桥梁工程专业出来,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可以说,他们不必国外的建筑系或者桥梁系的专家差。

像他们这样的华国工程师,早些年埋头实践和华国的建设工程,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虽然很少出现在国际交流中,但他们的名字和论文,却成了这些国际交流不可或缺的内容。

“我还知道,找了你,就等于找了他们两位,”

宋海说,“这次找你来,是因为有朋友找我推荐设计师,你们都是公规院的精英,又和林老一起,在设计院有过工作的经验。”

“更重要的是,你们在东海工程上,让我看见了年青人的实力!”

宋海上来就是一顿夸,谢雁如果还不知道是什么事,就白听了这么久彩虹屁了,“伶仃洋大桥的事?”

林珠江上了年纪,医生建议他修养,小项目还可以管一下,大项目太劳神费力,一来就是好几年,而且精神时刻都要保持紧绷状态,及时地解决各种难题。

所以,他也建议宋海来找谢雁。

她在系统里搜了一下,“这么多年过去了,居然还没修成吗?”

“原因还有些复杂,”

宋海简单说了一下,“总之,项目从那之后,就搁置了,一直没有机会实现,现在东海跨海工程成功了,跨伶仃洋对你们来说,自然不是问题。而且,伶仃洋这座大桥,究竟连接什么地方,各个城市也争论了很长一段时间。”

“这么说来,不一定连的就是港城和珠城?”

宋海点头,“深城也想加入其中,你也知道,一座大桥对一座城市可以重要到什么地步,对那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又有多大的决定性作用。”

桥就是路,路就是发展,就是未来。

深城想加入,港城却不同意,这里面涉及的方面太多,项目一拖再拖,“现在,大桥连接的三个城市已经确定了,没有深城,跨海大桥必须尽快修建,只要你同意,他们那边没有问题。”

宋海先斩后奏,“我已经把推荐的各个工程师的名单和履历都发给他们看过了,他们希望你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