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北车有crh3c,有其他动车系列,能够拿下三百时速速度级的动车市场,短期内并不需要太着急发展更高速度级动车,三百五时速在世界,在国际上都已经算是顶尖的速度的了。

南车缺少这样的技术,所以如果说在哪里能更好地做突破的话,谢雁认为,南车的环境很合适。

当然,反复横跳,换工作岗位这种事她已经习惯了。

选一个部门和公司,从底层一直做到退休——她的身体并不允许她做这样的选择,因此,她也不会花时间在经营普通同事关系上,用实力和成绩说话,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是她的处事准则。

果然,后面几天的工作并不轻松,或许是因为她的名声和各种真假难辨的传言,把谢雁要么塑造成了一个神,要么塑造成了一个靠山很大的富二代,她出现的时候,总是能吸引其他人偷偷观察的目光。

谢雁还开玩笑,和郑晴说,自己走在公司像是一个珍稀动物。

但更戏剧性的是,在同事和其他人了解她之前,谢雁又被“借走”了。

张沉实在是扛不住那些打电话的,带他回顾当年老同学情谊的,软硬并施,声泪俱下的请求。

这些来要人的,都是周廊和他的好友,以前就听周廊教授说过他这个学生,后来看了谢雁的很多论文和成就,更是对她好奇极了。

京沪线的高速铁路线在技术论证的后期,请来了好几个桥梁专家,其中有一个是桥梁界的泰斗,他看了谢雁写的报告和资料,感叹了好几天,又想起来,当年在锦城交大的京沪线辩论会上见到过这个小姑娘。

“当时我就说她是学桥梁的料子!”

人被抢回去搞动车了,奥运会在即,他们必须要在召开之前解决动车组的问题,老专家知道人是要不回来,但却一直有遗憾在心里。

后来京沪线的一些特大铁路桥遇到问题的时候,老专家就推荐了谢雁,谢雁正好新工作并不忙碌(没有接触核心也没事干) ,顺便帮忙解决一些技术问题。

这一下名声更藏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