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大结局(四)

媚君 桑狸 2384 字 4个月前

“不过您千万别难过,我想我是不会就此沉寂的。当初我在雍州赈灾时我就觉得如今的水利设施尚有改进空间,还有税法和官制其实都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奈何后来我官越做越大,政务繁忙,没有时间钻研。所以这一遭,我打算沉入乡间田野,好好的替百姓做些事。姐姐曾经说过,只要我全意为国为民,无愧于心,总有一天世人会忘记我是兰陵长公主的儿子,而只记得好官温玄宁。”

瑟瑟黯然之余,又觉欣慰,脸色没有刚才那么难看了。

温玄宁偷瞄了她一眼,莞尔:“别忘了,我当初可是抽到了相签,我有丞相命。待他日我归来,必似雄鹰翱翔九天,惊艳世人。”

瑟瑟‘扑哧’一声笑出来:“你最近是不是又跑去听说书了?这词倒是新鲜。”

温玄宁斜睨了她一眼,道:“我还没说完。”

又转回来对着石碑,一本正经道:“您儿媳妇元祐说了,她也在长安呆腻了,想跟着我出去转一转,我去哪儿她就去哪儿,孩子也跟着我们去哪儿。我总想,上天对我还是好的,虽然仕途坎坷,但夫妻恩爱,所以我挺知足的。您要是在天有灵,就不用操心我了,多保佑我爹和我姐姐就成。”

说话间,天边彤云密布,有风雪将至。宫女们怕瑟瑟淋了雨着凉,皇帝会怪罪,求了婳女过来催。

瑟瑟不想她们为难,最后看了几眼这座立在寒树间的孤零零坟茔,挥别了温玄宁,跟着婳女回宫了。

马车颠簸着进了皇城,果真下起了雨,倾盆如注,‘哗啦啦’响在耳边。

心底说不清是伤心还是落寞,就是觉得空落落的,每当这时候,瑟瑟就想见沈昭,特别想,想立刻就见。

因此她未来得及回寝殿更衣,便换了步辇,让内侍抬她去宣室殿。

宣室殿中恰有外臣在,瑟瑟便去寝殿等着,却听魏如海说这外臣是岐王沈晞,她一时好奇,悄悄从寝殿出来,穿过幽长的内廊,躲在正殿那架三叠的螺钿屏风后,偷听他们说话。

当年的淮关事真相大白,沈晞当即去给自己生母和外公烧了香,跪在墓前亲自把来龙去脉一字一句说给了他们听。这之后他便上书请求追封自己的外公和生母。

沈昭本来也是要追封的。黎渊将军和黎贵妃本就无罪,属于他们的那份尊荣一直没少,一直被委屈着的是宋家,宋玉舅舅和他的生母宋贵妃。

礼部拟了两个封号,锦阳侯和平城侯,沈昭分别赐给了黎渊和宋玉。而从前因为背负着谋反的罪名,再加上有裴家和兰陵公主压着,没有正儿八经给宋贵妃上过谥号,如今尘埃落定,礼部迎合君意,隆重拟定了封号,顺懿敬和康贤太后。

沈昭在朝堂上听着这些朝臣对自己的生母大加逢迎,想起她生前所受的冷待和委屈,伤慨之余又觉得有些安慰,可转一眼,就见沈晞眼巴巴地瞧着自己,神情落寞又可怜。

他如今也真是同情心泛滥了,连沈晞都去可怜,没忍住随口道:“既然这样,那给黎贵太妃也晋一晋吧,晋为皇贵太妃,下令工部将陵寝一并重新休憩。”

虽然当初黎氏没少对付宋家,但他们终归也是受害者,是因为受了蒙蔽错认仇敌。黎渊将军乃忠勇之将,当年在淮关宁死不肯投降,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最后是死在战场上的,于情于理都该给黎家必要的殊荣,不然天下人该说他这个皇帝小心眼了。

沈晞此番前来就是谢恩来的。

“臣多年心愿了却,只想亲手抓裴元浩归案,可人海茫茫也不知该去何处抓,想来陛下自有筹谋,臣就不添乱了。臣是武将,上阵打仗才是本分,如今秦楚对峙在淮关,臣想奔赴战场,就算是给沈襄做副帅,那也是可以的。”

这人突然不嚣张不讨厌了,学着咬文嚼字——虽然嚼得很别扭——瞧上去还有几分可爱。

沈昭低头忖了忖,随即一笑:“大哥不必动这份心思了,淮关打不起来,用不着你这位猛将。你要真想为国尽忠,朕可为你指一条明路……”

沈晞忙问是什么明路。

沈昭笑道:“把你的刀剑都收起来,从今天开始,头悬梁,锥刺股,闭门苦读,多读名臣传记,特别是太平治世的名臣传记。因为以后就没有战事了,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与民休养生息,你得学着做一个太平亲王。”

沈晞挠了挠头,眉宇深蹙:“读……读书?”

沈昭道:“对,就是读书。不光你要读,你身边那些武将也得读,虽然这些年他们没少给朕添堵,但念在他们不知圣贤道理的份上,朕也不跟他们计较了。你回去领着他们多读书,对了,那个宗玄道长不是号称饱读诗书吗?让他教你们。”

沈晞顿时愁云惨淡,在大殿上愣了许久,待回过神来,又像是想起什么,对着沈昭嘴唇翕了翕,想说什么,却没说出口,反倒让沈昭看见了,问他怎么了,他一愣,潦草地深揖一礼,转头跑了。

沈昭被他闹得很是摸不着头脑,倒是瑟瑟看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