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这帮知青年轻气盛,天不怕地不怕,听说红丰镇周边有几个戏班搞得好,一直想来切磋切磋。这次,他们提前三天,就开着军卡赶来了。

事关戏曲重镇的荣辱,传统艺人当然不能输,至少不能让一帮毛头小辈比下去。

东南西北几个戏班,作为本派唱腔的中流砥柱,平时内斗得厉害,互相看不顺眼。今天却空前团结,一个个派出主力,上去打车轮战。

双方一左一右,一东一西,各支一个台子,同时开锣,同时开唱。

谁好谁孬,数数两边的观众就知道,老百姓会用脚投票。

论实力,那些艺校出来的知青,肯定唱不过民间老艺人,后者可是走南“唱”北大半辈子的。

可知青们偏偏厉害在,人多,有工资,豪横得很。光是唱戏用的布景、乐器,就拉来了一车。

他们的道具是新的,演出服装也是新的,就连唱《娘子军》用的道具枪,都是一比一高仿,逼真得不行。

除了华丽的舞台、崭新的行头,人家唱戏用的音响功放,也是碾压级的。话筒一响,十里开外都能听见,严重干扰对手。

这么一对比,龙虎班的戏台就显得老土了。

老戏骨们都使出了看家本领。就连蒋峥云都撑着病嗓,上去唱了两段。只是一下台,嗓子就彻底哑了。

尽管这样,旧瓶还是不敌新酒。

一成不变的曲目、老套的服化道,让观众渐渐一边倒,都跑去看知青们的戏了。

直到“红脸王”关长生第二次上台,老戏班们才赢回一点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