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自家兄妹,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有什么话?兄长只管说。”永淳笑道。
“哎!不是做哥哥的说你,你也老大不小的了,日后日后,这房帷之事也也须节制些!以后不要像今早儿,千万不要再赖床了。哈哈哈!”朱厚照打趣道。
“呀!”永淳顿时羞红了脸,手指太子,啐了一口,道:“呸!还有个当哥哥的样儿吗?哪有这样和妹妹讲话的!看我不撕了你的嘴!”说着永淳跳起脚,向朱厚照扑了过去。
朱厚照大笑着向后院逃去,望着嬉笑打闹的兄妹俩,李壹摇头苦笑不己。
“哎哎哎!你们兄妹俩打闹嬉戏,可千万别伤了老夫!”刘健的笑声远远传了过来。
翌日,紫禁城太极殿,坐在龙椅上的弘治很生气,关于出征蒙古的人选问题,他一连问了三遍,居然沒有一个大臣出班举荐。这些大臣个个眼观鼻、鼻问口、口问心作老僧入定状,仿佛眼前这件大事与他们毫无关系。
啪!弘治一拍案几,长身而起,怒视着殿下的股肱之臣。
“你们就是这样对待君父的?诗书礼义都读到狗肚子去了!朝廷的俸禄白白养活了你们这群碌碌无为之辈!”顿了顿,弘治喘着粗气,用手一指谢迁,道:“谢大人!每次朝议都是你抢着头一个发言,今个儿怎么哑巴了?说!你先说。”
谢迁闻言立刻闪身出班,心道:咳!你自己的家事,偏偏让我一个外臣来讲。得,没法子了。李壹算你小子走运!待老夫帮你一把。
“启奏陛下!臣以为出征蒙古的人选,一动不如一静,郑王殿下平倭寇、征朝鲜接连获胜,臣以为郑王为征蒙不二人选。”谢迁道。
“嗯!”弘治满意地点点头,道:“谢大人老成持重,一心为国。所议也算一家之言。下来谁接着说?”
礼部尚书孙逢吉闪身出列,奏道:“陛下!谢大所言句句在理。臣附议!”
“臣附议!臣附议!”那些跟风的大臣们接二连三都跑了出来,跪地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