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 彻底解决北方边患

因为你别看人家才几十万人口,但是他们全民皆兵之下,拿武器上战场的人少说也有十几万啊。

这楚军兵力少了,是有可能翻车的!

这一次,楚军把俄罗斯的这些殖民者,也当成了全民皆兵的游牧民族来对待,甭管这些殖民者青壮里的战斗力怎么样,先把他们往正规军上算,然后己方做好准备总是没错的。

这样搞,自然也就很花钱了!

倒不是说直接军费有多少,毕竟兵力哪怕再多,估计也是几万人顶天了。

但是为了维持前线的军队作战,那么后方几乎就要建立一条完善的后勤补给路线。

再考虑到移民屯垦。

那么整个北方战略,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问题,而是一个结合军事,移民开发的综合性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的缘故。

大楚帝国,要的不仅仅是击败俄罗斯,名义上收复北方大片地区,而是要实打实的统治这些地方。

这两个概念是截然不同,开支也是天差地别的缘故。

第一批五百万楚元的资金,只不过是前期准备资金而已,当计划真正展开,后续几年肯定是要几千万几千万的砸进去的。

随着帝国中枢敲定了北方战略计划,大楚帝国的战争机器再一次启动!

只不过前期和战争也没啥关系,反而都集中在后方!

比如说在北边,位于叶尼塞河上游分支安加拉河畔的‘库尔城’(伊尔库茨克)修建一座小型的兵工厂,以就地生产弹药以及冷兵器,火枪,甚至一些简单的火炮。

虽然产量不可能做到多大,但是多少能就地补充前线大军。

毕竟什么武器弹药都要从后方运输过来的话,实在是在远了,花费多不说,而且耗费极大。

因此在当地直接建立一所小型的兵工厂,就地向前线大军提供武器弹药,这是非常经济划算的事。

之前大楚帝国在西域的时候就这么干了,兰州兵工厂,嘉峪关兵工厂,再到现在刚开始动工的吐鲁番兵工厂,伊犁兵工厂这两座小型兵工厂,都是属于非常典型的纯粹为了前线作战而设立的兵工厂。

为的就是解决从后方运输武器弹药太遥远,耗费太大的问题。

而在库尔城就地建立一座兵工厂的话,那么武器弹药就能够直接从当地就近供应叶尼塞河流域的驻军,还能够先陆运一段距离后,进入勒拿河上游,再顺水而下把武器弹药运输到勒拿河流域的驻军使用。

在这里搞一个兵工厂,能够就近辐射大半个西伯利亚地区,其所能够起到的战略作用是非常大的。

至于安全性什么的也不用担心,这地方本来就是大楚帝国在(小北海)贝尔加湖地区最重要的堡垒城池,也是最重要的屯垦地区,常年驻防超过三千人的兵力以及数千名移民。

还是小北海府的府治所在。

大楚帝国的小北海府,也就是以前的北海府,不过自从大楚帝国官方把日本海称之为北海后,贝尔加湖则是改称为‘小北海’,顺带着围绕着贝尔加湖周边地区建立的北海府,也被改名为小北海府。

小北海府,嫡属于漠北省所辖,也是大楚帝国里目前所辖区域面积最大的一个府级机构……其实际控制面积里,南北最远达到了一千二百多公里……东西最宽达到了八百多公里。

它把整个小北海,也就是贝尔加湖都包括在其中,而且其北端一直延伸到距离贝加尔湖最北端六百多公里外,还覆盖了贝尔加湖东南部大片地区。

总面积有七十多万平方公里!

但是偌大的小北海府,其所辖的普通民众却是没多少,全部加起来也就两万多人,这还得算上当地的行政官员,这都还没当地驻军多……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苦寒的北方很难吸引国内移民过来,一部分是官方组织过来,被判处流放的犯人,还有一些是商人,这北边虽然苦寒,但是皮毛资源非常丰富,很多皮毛商人会跑过来收购皮毛。

这久而久之自然也就让不少人在当地常住落户了。

最后还有一部分则是各种要钱不要命的冒险者,投机者什么的。

乱七八糟的人,再加上行政官员以及他们的家眷,这才凑了两万多人而已。

这也不是小北海府的独有情况,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北方地区很普遍,人们对这些地方的感官,甚至还没对西域好。

好多人宁愿跑去西域里移民屯垦,也不愿意跑去北方移民。

西域好歹还有几个大型绿洲可以正常屯垦呢,也可以圈一片地放牧当牧民什么的。

但是在北边……尤其是最北端的小北海府,黑水龙北部的几个新设的府,那可是真的苦寒之地。

这一年下来,半年都是冬天……而且冬天里的气温动不动就零下几十度。

正常情况下,谁也不愿意跑过去受罪啊。

就算活不下去要移民了,还有大把地方可以选啊,不说海外,也不说国内南方本土一些地方,就算是北方辽北省以及黑水生南部地区也比小北海省这种地方好啊!

恶劣的自然环境,极大的影响了帝国在北方的移民屯垦,这也导致了当地的普通人口数量一直提不上去。

严格说起来,大楚帝国在北方的移民还没人家俄罗斯的移民多呢……毕竟俄罗斯里国内有这一大堆活不下去,也没地方可以去,只能来西伯利亚讨生活的人。

想要增加当地的人口,正常情况下是需要漫长的时间啊。

而大楚帝国高层要做的就是,缩短这个时间!

靠什么缩短?

还能靠什么,砸钱呗!

只要钱到位,再做好其他的辅助性政策,组织一定数量的官方移民过去问题还是不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