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 全球扩张开启

不经加煤,从吴淞海军基地出发,可以覆盖整个北部沿海海域,即鄂霍次克海,甚至抵达白令海海域。

从扶桑北部出发,走北太平洋航线,只需要在阿留申群岛里的补给港口加一次煤炭淡水,那么就能够横穿太平洋抵达北美的西雅图。

走中太平洋航线,中途只需要在中途岛、檀香群岛进行补给,那么也能够横渡太平洋抵达北美的旧金山港。

从本土香港海军基地出发,能够往南覆盖整个南海海域。

从南洋大型海军基地新加坡出发,可以直接横渡印度洋,抵达锡兰岛的科伦坡港,以科伦坡为后勤基地,能够覆盖整个孟加拉湾以及阿拉伯湾,同时覆盖南印度洋大半海域。

往西能够抵达北非,甚至马达加斯加岛,往东能够抵达新加坡或澳洲。

如此庞大的纯蒸汽机动力续航距离,足以让这款锦州级巡洋舰无视季风和洋流,极大的扩大了活动范围以及时间。

这是大楚帝国海军真正称霸海洋的基础所在,要不然的话,就只能和以往一样沿着各处海岸航行,连横穿大西洋都提心吊胆的,生怕进入无风带……

而为了确保足够的续航能力,这也是锦州级巡洋舰虽然吨位扩大了,但是装备的舰炮数量,并没有比釜山号巡洋舰强到那里去。

战舰嘛,火力防护动力等各方面都需要占据重量和空间,一方面强了,另外一方面自然也就弱了。

除了新式的锦州级巡洋舰外,新型的护卫舰上也将会使用新型的蒸汽机。

这种新的护卫舰,实际上就是龙川级护卫舰的放大版本!

尽管龙川级护卫舰已经有八百多吨的满载排水量了,但是在实际作战过程里,尤其是印度战役期间,海军发现这种护卫舰在远洋航行、作战的时候依旧吨位太小,以至于非常的颠簸不说,而且横摇太厉害以至于火炮命中率非常低。

同时这八百多吨的吨位里还要加装蒸汽机,但是煤炭和淡水却是无法搭载太多,以至于蒸汽机的续航距离实在太差,只有区区几百公里而已。

为此,海军方面迅速就暂停了该级舰的后续生产,直接改进了设计!

改进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增加远洋适航性以及续航距离,为此航速以及火力都是可以牺牲的。

改进后的这种护卫舰,被称之为常熟级护卫舰……说是护卫舰,但实际吨位已经超过了一千吨,达到了一千两百吨……放在同时期欧洲那边,那都是战列舰的吨位了。

而吨位的扩大,才真正让护卫舰这种舰种具备了优良的远洋航行以及作战能力,以满足大楚帝国海军新时代的需求。

什么是新时代的需求?

那就是远洋航行以及作战。

大楚帝国海军成立早期,作战水域基本都在沿海,后来扩大到南海海域,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大楚帝国的海军们其实都在沿海活动,周边都有着不少海军基地的。

一直到印度战略之前,其实大楚帝国海军对远洋航行以及作战能力的需求并不是太高,这也影响到了后来的轮船设计。

大楚帝国早期的蒸汽轮船设计,基本不怎么考虑纯蒸汽机续航距离,基本都是单纯的提升航速为主。

然而印度战略施行以后,大楚帝国海军动不动就要横跨印度洋,机动距离动不动就几千公里,这样一来那些几百吨的护卫舰就不堪用了,而大型战舰随着大型化,风帆也是不够用了。

所以今年开始,海军方面设计战舰的时候,就不得不注重战舰的纯蒸汽机动力续航距离问题了。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提升船体吨位,增加煤炭和淡水的数量也就成为了必然。

改进设计后的常熟级护卫舰,将会成为大楚帝国海军后续几年大规模生产的标准护卫舰,并让大楚帝国海军里的护卫舰,首次真正意义上具备远洋航行、作战的能力。

随着战舰的大型化,同时大吨位战舰的建造成本大幅度增加,未来大楚帝国海军的主要战舰,还是会由巡洋舰以及护卫舰所组成,至于战列舰……成本高,而且最关键的是战斗力过剩,大楚帝国海军已经是放缓建造大吨位战列舰的节奏了。

毕竟当你用一艘一千吨左右的护卫舰,就能够吊打对面土著的风帆战舰的时候,也用不着八九千吨甚至上万吨的钢铁战列舰了。

因此海军未来数年的造舰重心,其实不是预计满载排水量八九千吨的战列舰,而是那些两三千吨的巡洋舰以及千把吨的护卫舰。

同时也会缩减数百吨的小型战舰的数量,主要是这些小型战舰不适合远洋航行作战,搞太多也没什么用。

未来只会在近海、内河舰队里保留一些小型战舰,不过也不会是护卫舰,而是近海巡逻舰、内河炮舰这些舰种,主要用于海外地区的近海、内河巡逻,对陆支援炮击任务。

纵观大楚帝国海军的造舰方向,尤其是注重远洋适航性,续航能力,基本上也就能够看的出来大楚帝国海军的整体战略已经发生了变化,从以往的区域性防御性海军朝着全球性远洋进攻海军而去。

同样也意味着大楚帝国不再局限于近距离的南洋地区的殖民扩张,而是把殖民扩张的目标放在了印度,西亚,非洲以及美洲,甚至可以说是全球区域。

大楚帝国发起全球性殖民扩张的日子,已经快到了。

在如此大背景下,一支从印度孟买出去的大楚帝国海军探索舰队,也越过了北非海域,朝着非洲东海岸南部而去!

他们要探索非洲东海南南部的海域情况,为后续在非洲开辟殖民据点,乃至最终占领南非而做前期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