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九章 摩天大楼和老家

而这种成熟升降梯的出现,也是大楚帝国里开始大量出现中高楼建筑的直接推动原因。

如果没有升降梯的话,这么高的房子上下都很麻烦,然而有了升降梯之后,设计师就可以把房屋建的更高一些。

当然,受限于成本等因素,目前的住宅或普通商业楼房普遍还是局限在三四层楼比较多……倒是一些宫殿,宗教之类的建筑会比计较高,能有大几十米高甚至上百米,但是并不能作为普遍性。

总体来讲,当代大楚帝国的城市建筑群里,三、四层楼最为普遍,比如松江城里大量城内的廉价住宅公寓,基本都是四层楼,很多商业类建筑,不管是办公楼或商场,也普遍在三四层楼或两层但是单层的层高更高一些。

但是高楼也有,二十年代开始就开始出现五层楼、乃至六层楼的建筑了,进入三十年代后建造的就更多了,同时在松江城城区这种土地价格昂贵,也没多余剩余可开发土地的地方里,开始出现更高的楼房,比如七八层楼乃至苏州河饭店这种十层楼高的大楼。

不过这些建筑依旧只局限于商业类建筑,比如办公楼,饭店这些……建设成本高,日常维护成本也高,光是一个蒸汽生降低的日常使用维护费用就不低。

苏州河饭店的新主楼,就是采用的十层楼设计,主体建筑高度达到了四十米,建成的时候乃是松江城,也是整个大楚帝国里最高的普通类建筑(不包括宫殿和宗教类建筑),可谓是轰动一时。

只不过这个名头没多久就被隔壁的黄浦江饭店给夺走了……隔壁饭店的大楼其实也是十层楼高,但是他们多了个心眼,直接给搞了个高耸的塔尖,硬生生拔高了七八米,抢走了第一个高楼的名头。

不过第一高楼这个名头黄浦江饭店也保不住多久,因为李氏制铁投资建设的李氏大楼已经正在施工当中,这座采用钢结构框架,并且采用大量混凝土的新建筑,设计高度达到惊人的八十八米,而且可没有什么塔尖之类的虚高,其八十八米是实打实的楼体高度……

这栋大楼从设计之初就引起广泛讨论……主要是外界对当代的建筑界能否建起来这么高的一栋商业性建筑有所怀疑,然后后续使用也引起很多讨论,比如这么高的楼房一旦着火了怎么办?人家消防巡警可没办法给你扑灭这么高的着火点。

然后这么高的大楼,这供水问题如何解决,升降梯问题如何解决等等。

这些问题都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不过依旧没能影响到这栋的施工建设……倒是官方部门担忧这种高楼的消防等安全问题,之前出台了相关的限制,出于安全考虑原则上不得建设一百米高的住宅、办公、商业大楼……

要知道当代的大楚帝国,可是连电梯都没有,只有个蒸汽液压电梯而已……而且消防水平也不咋地,超前搞这种大几十米的大楼就已经很难保障安全了,更别提有一群建筑师们野心勃勃想要搞的百米大楼了。

真搞出来万一出现什么火灾或者地震之类的,那得死一片……

而暂时来说,苏州河饭店里的四十米高的大楼,已经是松江城里第二高的大楼,甚至可以说是第一栋摩天大楼了,乃至松江城里名副其实的地标建筑之一。

住在这里的宋二牛,啥都不用说,就能给人一种我不差钱的信息……

所以其商业合作展开的非常快,秘书室的三个秘书们分头行动,连接拜访了松江城内的几个潜在的合作厂家,其中一家帆布生产厂的老板是被宋二牛的排场给直接镇住了,痛快的签署了双方的合作协议……

其实不用排场也能签的,毕竟宋二牛是带着钱来签署帆布采购订单的……这上门送钱人家哪有不收钱的道理。

但是宋二牛的排场也是让合作谈判更加轻松,并且获得了对方在价格上的让步……对方觉得宋二牛实力很强,未来采购订单会很多,不是一锤子买卖,所以宁愿才接受了适当降价。

一家原材料供应商自然是不保险的,宋二牛又继续找了其他两家纺织工厂,采购相应的原材料订单,既有帆布,也有普通棉布甚至丝绸。

基本上把所有原材料的供应都给安排上了,而且每一种原材料基本都敲定了两家供应商,重要的原材料甚至找了三家不同的供应商进行合作,避免单一供应商出现问题。

然后又找到了太平洋航运公司那边签署长期运输合作协议。

如此算是把原材料供应问题给初步解决了,接下来又快刀斩乱麻,先是设立了一家办事处,开始招募若干普通办事人员,开始在松江城以及周边地区进行考察,开始布局国内成衣市场。

一方面是考察本土的成衣市场,尤其是帆布工装市场的情况,另外一方面也是在寻找适合的地方建设分厂。

不过这些事情就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敲定的了,光是一个分厂建设就比较麻烦,是直接收购一家成衣厂进行改造适合,还是说从头开始建设,具体建在哪里比较好,这些都是需要进行细致考察的事,一时半会的急不来。

宋二牛自然不可能一直待在这里盯着,让三个秘书室的专业秘书留在这里处理办事处相关事宜,他则是带着其他随从人员再一次启程坐上了火车,准备前往位于安庐的老家。

这一路乘坐头等车厢的客运专列,倒也快速,不用两天就抵达了老家,一个位于安庐省颍州府治下的小县城。

当他走下火车,踏上老家的土地后,宋二牛的心情不由得激动了起来……他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前往松江打工,早些年在松江打工的时候,虽然没啥钱,但是偶尔还是能回家一趟。

但是自从承顺三十年前往美洲后,他已经足足八年没有回来过了……以至于让他对老家的记忆都开始模糊了。

至少眼前的这个火车站当年是没有的……因为最近一次,大概是九年前回家的时候,这老家还没通火车呢。

早年离家外出务工的时候,他要回家的话都先坐火车到颍州府城,然后乘坐长途马车走上几十公里才能到县城;到了县城再到乡村老家,这中间还有七八公里路,这基本就得徒步了……或者运气好了能坐上一些往来商旅或乡亲们的马车,如此才能够回到老家。

整个行程需要持续好多天……光是从府城到老家这一段路,运气好了能坐上马车都得两天,运气不好得三四天呢。

而现在……能够直接乘坐火车直接抵达县城,方便快捷了许多。

回头从县城到老家,虽然还有七八公里路,但是一路马车过去也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