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地方保护和汽车

扶持第三方汽车厂商……这是很多城市都在干的事,哪怕是很多海外省都这么干,如北美三省,他们就联合起来扶持北美汽车公司。

这家宋二牛牵头成立的第三方汽车公司,在经过了漫长的厂商组建,设备采购,工人培训之后,其位于松江的汽车研发中心也成功完成了他们的第一款汽车的研发,并进行生产。

而这款汽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乘用车,也不是卡车,而是一种兼顾乘用以及货物运输的汽车,这玩意其实就是后来的皮卡。

这种皮卡在其他地方估计都没有太好的市场,但是在北美地区里却是获得了诸多农场主们的欢迎……这玩意乘坐的舒适性不错,因为很多设计都是按照乘用车来设计的,同后头又有一个车厢可以用来拉货,并且设计上强调了越野性,能够在北美地区里广阔的乡村地区里非铺装路面行驶。

这玩意虽然在承顺五十年里才推出,但是市场反馈很不错,预计年销量有可能超过五千辆……这对于一家核心零部件都需要对外采购的第三方汽车厂商而言,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而且这玩意,它卖的还不便宜……尤其是高配置的型号用的可是四缸发动机和三速变速箱,动力配置和乘用轿车里的高端型号其实没啥区别。

因为销量太大,为了避免刺激本土那边的四大汽车厂商导致断供核心零部件,宋二牛又连忙跑了一趟东亚本土,找上了刚搞出来发动机的李氏动力公司,和该公司达成了汽油发动机以及变速箱的采购业务。

这样一来,四大汽车厂商,都成为北美汽车公司的发动机以及变速箱供应商,也不用担心和其中一家闹出矛盾来导致核心零部件断供了。

同时他们在松江的研发中心也在研发自己的汽油发动机以及变速箱……嗯,说是研发其实也不对,其实就是抄袭反推……就等着那些核心专利在五六年后陆续到期后,就开始自己研发生产发动机以及变速箱这两大核心零部件。

哪怕到时候自己搞出来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不行,性能不行,但是至少也有兜底的选,也可以用在一些中低端车型上啊。

美洲地区的北美汽车公司都这么搞起来了,其他的地区的第三方汽车厂商也在努力挣扎奋斗,只不过没有北美汽车公司搞的那么好就是了。

怎么说呢,想要和四大汽车公司直接正面竞争,这个难度太大了……人家又不傻,可不会卖给你好东西,能够卖给你的都是次一等的东西,而且价格还不便宜,你要全部使用他们的核心零部件,然后生产出来的同级别的汽车,成本上就是一个巨大的劣势……一些成本控制不好的第三方厂家这么搞,估计成本比人家的汽车售价还高。

所以,第三方汽车厂商是不能搞正面竞争的……你要搞正面竞争不说竞争不过,人家四大汽车厂商一反应过来,直接就给断供核心零部件了,人家又不傻,可不会给自己培养竞争对手。

所以,第三方汽车厂商,更多的是走一些局限性比较大的,小众分类的汽车……即便如此,这小打小闹还行,搞大规模的话四大汽车公司立马给你来个断供零部件,同时自己也进入这些汽车细分领域。

北美汽车公司如今所面临的就是这个问题……把皮卡这一垂直分类的汽车搞的太好了,搞的四大汽车公司也看上了皮卡这一领域,然后辽东汽车公司最先行动,向市场推出了他们的皮卡……实际上就是把他们的轿车给换皮,弄成皮卡模样了。

但是这玩意,一时半的在东亚本土大部分地区都不好卖,好卖的地方都是在西北,东欧这些地区,但是这些地方的消费能力又不行!

民众接受度高,同时又有足够消费能力的其实就只有一个北美地区而已……偏偏北美地区的三省官府,为了扶持北美汽车公司,又暗地里弄了一大堆限制条件……你普通汽车要进来北美地区销售可以,很欢迎,但是皮卡……呵呵,明面上肯定是无法阻拦的,但是其他阻拦的手段可多了去。

可别低估地方官府保护当地核心支柱企业的决心!

当年大楚帝国各地官府怎么保护自家纺织产业的,今天各地官府就会怎么保护自家的汽车产业。

除非你设厂在当地直接生产,创造就业和税收,不然的话你想要直接把汽车卖过来,还想要挤死北美汽车公司的皮卡业务,那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今天给你查个税,后天给你查个消防安全,大后天给你来个举报说你的车有质量缺陷等等……人家当地官府不想你进来,你车再好都没用。

这也是北美汽车公司能够在北美三省地区能够生存下去的基础……没有这些地方保护主义,北美汽车公司根本不可能生存下去。

但是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地方保护,四大汽车公司想要亲自涉足其中比较难,然后卖变速箱和发动机赚的也不少,所以就干脆卖发动机和变速箱了。

这也是为什么在未来里,汽车产业有可能百花齐放的缘故……一方面是技术问题,而另外一方面嘛,自然就是地方市场问题了。

原因很简单,这汽车产业太重要……一个足以和纺织产业相提并论的产业,人家各地方官府官员恨不得把自家辖区的汽车市场全部封禁起来,不让外地汽车进入,只留给自家地盘的汽车公司。

因为这背后意味着就业和税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