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页

水君卓徐徐吐了口气,心中荡漾着别样的情愫,原本以为苏韬只是个文文弱弱的小大夫,但刚才危急关头的瞬间,他表现得特别冷静,尤其是苏韬抱住水君卓,滚地的那几个动作,干净利落,丝毫没有狼狈的感觉。

他虽然年轻,比自己小好几岁,但能给人足够的安全感。

苏韬在琼金住了两天,除了给水老治病之外,由靳国锋安排人带着他在琼金转了一圈。苏韬对淮南的省会城市并不熟悉,所有的知识都是从书本中得知,经过两天的接触,他对这个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多了些想法。

苏韬给水老用完针之后,将工具全部收拾好,笑着与水老道:“三分治,七分养。你明天就可以出院,后面按照我给你的建议,每天读一篇佛经就好了。”

水老望了一眼桌面上的《金刚经》,无奈笑道:“这些佛文,写得晦涩难懂,让人实在头疼。同时,我也有些不解,明明要推广佛学,为何要写出这么枯燥乏味的经文呢?”

苏韬微笑着解释道:“佛讲法是对不同的人。佛说法四十九年,说圆说偏,说顿说渐,无非都是随着说法对象不同的根基、不同的机缘而给予不同的解释。简而言之,不同的人看待同一句佛文,都会有不同的想法,所以佛文不能太过简单,而应该给人一种联想,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读一句经文,也会品悟不同的道理。”

水老的脾气虽然火爆,但对苏韬还是挺和善。水老淡淡笑道:“没想到你小小年纪,对佛学也有如此深刻的了解。”

“因为佛经也是治病救人的良药。”苏韬笑道,“佛经是治疗心病的良药,人和人不一样,每一种心病都各不相同,而佛经正好具备这种众生普渡的性质,所以更具备针对性的效果。”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核心思想就是最后的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本经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基于宗教,又超脱了宗教,不同的人看了有不同的理解,华夏的儒家、道家等学说,后期都受到它的影响,这部书含有丰富的智慧和哲学,也是佛教能够在全世界获得无数信众的关键原因。

水老叹了口气,道:“罢了,你是医生,我是病人,既然你要求,给我开了药,那就得谨遵医嘱。你送我的这部《金刚经》,我会好好读的。”

苏韬对水老的脾气有些了解,他的年龄早已到了知天命的时候,加上位高权重,所以看待问题,早已与普通人不一样。《金刚经》又有圣人经的说法,传言只有圣人才能读通透。苏韬也不是为了传播佛学,弘扬什么鬼佛法,只是想老爷子闲下来有个东西能够打法时间,精神上有个寄托,不至于把精力全部浪费在纠结生与死。如此,他的小悲之病,就能慢慢痊愈了。

见苏韬要走,水老拦住他,笑问:“会不会下棋?”

苏韬知道水老有棋瘾,便道:“会,但不是太精!”

水老哈哈大笑,道:“如果你太精的话,就不跟你玩了。走,咱们到院子里去下两盘。”

苏韬见水老心情不错,倒也没多想,就陪水老来到院子里,摆开了棋盘。等下了两手之后,水老终于慢悠悠地露出狐狸尾巴,眯着眼睛,笑问:“小苏,你上次让国锋给我服用的那个绿色药丸,究竟是什么药?”

苏韬暗叹一口气,知道这老狐狸是想跟自己讨药,笑道:“这药丸是我前几年按照一本医书的配方配出来的,暂时也没有定名字,但只要服用了之后,病人在两日之内只要有一口气,就能护住,真要给个名字的话,就叫做‘守命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