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页

而且借助那次新闻,陈光在单位的地位也更进一步。

他毫不犹豫地表态:“如果材料属实,我当然要报道!”

陈光的新闻嗅觉敏锐,隐隐猜到这将是一条大新闻。

陈光的反应在苏韬的意料之中,苏韬笑道:“晚点我会将材料发送到你的邮箱里。”

陈光点了点头,道:“等我看过资料之后,咱们再商议如何处理吧!”

挂断电话,陈光很快接收到苏韬的资料,他简单浏览一番,眼中闪出一道异色,心中震惊不已,没想到不起眼的中药材行业,竟然有这么多亟待解决的地方。

在绝大多数人眼中,西医潜藏着许多规则,比如药丸的成本很低,经过医药代表和医院的层层操作之后,卖到很昂贵的价格,导致如今治病难的问题。

其实,中医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陈光稍微酝酿,就开始根据材料,撰写关于中药材行业的深度报道,因为资料很详实,所以篇幅很大,需要以连续报道的形式刊发。

第二天早晨,第一篇震惊全国的重磅报道刊登在《南粤都市报》的核心板块,标题为《中草药真有那么贵吗?》

因为作者是首席作者陈光,瞬间被全国各大媒体转载关注。

陈光在新闻中写道:“本是治病救人的中药材,也被少数昧良心的药材商大量采购囤积,造成近年价格一路飞涨,百姓患者望药兴叹、苦不堪言。”

由于近年来政府对中药材价格放松了管理,少数商人见有利可图,采用囤积垄断手法,控制市场常用中药材的价格,哄抬售价牟取暴利。中药常用药材三七,主产地云滇,两年前仅70元千克,至今年上半年原产地批发价已达850元千克,目前云海零售价高达1100元千克,上涨幅度竟达十余倍!太子参主产地闽南、皖南,两年前仅50元千克,至今年上半年已飞涨330元千克,云海零售价达448元千克。上述药材专营者均利用干旱天灾大量囤积,然后高价抛出牟取暴利。

少数不良商人为了最大化牟取暴利,甚至采用了圈地大面积承包药材产地,如生晒参产地长白山,主要产药山岭已被人全部圈地承包,所产药材价格均被人为掌控操纵,两年前240元千克的生晒参仅一年就翻涨一倍,今年价格将继续走高。再如主产地玉树的冬虫夏草,两年前收购价9万元千克,至今年上半年产地价已飞涨至14万元千克,而各地销售价更是一个劲疯涨,囤积商手法竟与上如出一辙。

政府应当像前段针对少数农副产品被囤积采取措施平抑物价一样,出台政策治理目前中药材行业的“蒜你狠”乱象。

陈光的这篇新闻,如同一阵狂风骤雨,使得中药材领域被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