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2页

苏韬从这些受害者死亡时间得出了一个共性结论,他们都是死于朝九晚五之外的时间,而朝九晚五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些公职人员,加上犯罪嫌疑人的智商很高,也符合这个人群的素质特征。

现代刑侦技术随着科学进步,发展得特别快,尽管犯罪嫌疑人狡猾,但在现场还是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比如毛发、扭打过程中留下的血迹等等,通过这些残留物,就可以进行dna匹配。

但是,汉州的人数那么多,你总不能将所有的男人全部配对一遍,因此需要缩小范畴,如果先从公职人员入手的话,便有了很好的突破口。

如果缩小了人群,那么就有了具体的办法。但是,密室囚杀案件遍及全省,公职人员的范围还是太广了。

张振皱眉道:“每天开始我就开始采集样本。”

江清寒却是摇了摇头,道:“汉州的男性公职人员至少也有好几万,而且如果罪犯不是常住人口,是外来人员作案,费了那么大的力气,却成不了事,会造成极大的负面作用。”

张振沉默不语,江清寒考虑到了可执行性,的确难以推进。

汉州公职人员何其多,而且等级森严,如果你贸然提出这么个要求,查出结果倒还好,如果查不出结果的话,岂不是会让某些领导恼羞成怒,找到把柄。

江清寒见苏韬眉头深锁,知道他还在分析其他可能,问道:“还有其他发现吗?”

苏韬摇头道:“我得去汉州大学校园和锦恒商圈看一下,或许能找到一些灵感。”

想要找到罪犯的杀人动机,就得追本溯源,了解罪犯的心理状态,他是如何物色猎物,然后梳理头绪,实施杀人计划的。

嫌疑人既然锁定商场销售员和大学生,那么仔细研究这两处,有可能更快地找到蛛丝马迹,至少要比张振提出的大海捞针之法要靠谱一些。

汉州大学在省内算得上二流学校,学校在汉州遍布几处,是有多个院校合并而成的综合性大学。张振来到的是汾河校区,学生约有一万五千人,是汉州大学最大的校区。

校门口有保安,但形同虚设,张振出示证件,保安便将门打开,让大切诺基放了进去。将车停好之后,三人在校园里随意地行走,因为他们也不知道罪犯会站在那里锁定和窥视目标。

汾河校区绿化不错,有一个人工湖,湖边载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木,尽管是下午时分,依然可以见到一对对情侣躲在树荫里交头接耳说着情话。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这所大学的管理很宽松,因此才会生出治安死角,让歹徒有机可乘,直接从学校将女学生绑架私禁。

张振四处观察,寻找监控,摇头皱眉道:“汉州大学已经前后死去两名大学生了,没想到校方还是如此不重视,监控摄像头形同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