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页

“整整六百斤,一亩六百斤,够咱普通人家吃一年的。”

“就算是官家每顿大米饭,一个月也就三百斤。一年十二个月,也就三千六百斤。”

“一亩六百斤,那以后咱是不是也能一天一顿大米饭?”

虽然用黍米玉米番薯混搭也能吃饱。

“大人,如果都能产这么多,那我们也能吃白米饭。草民不是做梦吧!”

“大家别挤,每年都这么产,你们一个月吃上三十顿米饭当然是没有问题的。”司农官完全没有介意,现在他正高兴地合不拢嘴,有问必答,旁边的谢兵也帮忙在称,报上来的产量平均在四到六石。

肥田平均在五石五斗到六石三斗之间,也就说最高产量六百八十斤。

换算下来,费白米饭的官家六亩产量就能吃一年。这已经是大晋水平最高的生活,在粮食欠收或者平收的状态下,即是官家也不能一天三顿白米饭,有二顿就不错了。

现在换成三顿,产量还能绰绰有余。何况官家的田地都是以百计数。

晋末时期按照司栖佟颁发的新政,每人丁一亩田,因为产田少,所以只能人均发一亩,民间也有相应的调整,不少百姓为了田地临时重组一家就是为了田地。而一亩还是祖田可以世代继承。

后来为了种番薯开发荒地,又各分了五亩,因为荒地不值钱多发也不碍事,所以每家每户平均凑到十亩田,有的十五亩。

这些贫瘠的土地,老百姓们原以为只能种种番薯,勉强不挨饿就已经不错。如今新肥料出现,那意味着荒地可以成肥田,还可以种稻子。

简直是天大的喜事!

司农官和百姓其乐融融收获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