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页

不过总比没有吃的强,比起现在南部外好不少。那里不断起义,不断饥荒,刚熬过时疫,石国府又对小国发起战争。让小国百姓纷纷外逃,往南域和天京这边迁移。

为南部边境的将士们添加了不少压力。如今谢兰芝并没有打算接受外面的难民,三教九流,管理成本巨大。何况南部才安稳二年,内部也是还没完全发展,刚勉强温饱。实在无法负担太多。

而且即便边防军围得边境水泄不通,仍有人偷渡入境,每天天京附近都在增加一些陌生口音在附近游荡。虽说很安分,但到底是个隐患。所以谢兰芝临时想起天京有条废弃的运渠,刚好可以动用这批人修渠,平日只管些番薯芋头,暂时不会饿死,而且还可以聚在一起看管。

谢兰芝还参考现代的民术,抽调每个村子十人组成民兵,每个月可以领二斗米五十斤番薯作为俸禄看管这些外来难民。并且监督他们修运渠。

与此同时天京街道再熙熙攘攘,一片盛景,可随着一名谢兵敲锣打鼓,示意让路,百姓们纷纷推到两边,寻思着是不是又要有战事了?

这是谢氏百里快兵,平常需要重大的事不会这么大动干戈。

骑手已经二天没睡,他本可以坐船一天就到天京,可左将军不放心怕火器被截获,毕竟天京境内即便安全,也不免发生意外。

为了保证安全,他多花一天时间专门挑晚上赶路,以至于到现在耽误两天。

军机阁那边早就收到谢峡的密信,这会儿谢广正带着人往皇宫门口赶去接骑手,顺便通知工部的魏昭。

魏昭刚到宫门口就看见大将军在此等候。

谢广给魏昭打了声招呼:“魏大人昨夜没睡?”

“光顾着赶工了。”魏昭道:“承蒙两位主上的厚爱,主上们交待下来的事,本官一天没完成都不能松懈。”

谢广认为火器这玩意本来就不好发展,就他七年前才知道窝炮是什么,今年才知道火器是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