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页

没有吸引百姓,倒是吸引了一大批爱好瓷器者过来抢购国券,一上午有二十张国券卖出去了。

卖出去的时候,赵思齐还着重强点三个月后可以兑换,利息四分,到时候可以拿到十一文钱。

那些瓷器界个个不差钱,大家都没当回事。

然后官窑瓷器搭配国券送,倒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等又过了二天,葛秋都要下镇口城去监督开工了,才有一个百姓买了一份,这百姓当成被送了一套茶器,开始这百姓还以为是假官窑,结果拿回家去被一个懂瓷器的亲戚鉴定后,说这套官窑出来的起码值十两,这百姓顿时激动不已。

这个百姓转手将瓷器卖给当铺,当铺还真的给了十两。

于是,这百姓又这十两去买了十两的国券,他又换来了一个花瓶。

接着他又去了当铺,直接卖出五十两。他拿钱又买了五张十两的国券,又送了他一副砚台,卖出的砚台总共获得一百两,然后他发家的事情传遍了整个京城。

瞬间有钱人瞧热闹,普通人看看能不能淘金,大家都抱着好奇的心态围到顺天府门口询问王天泽和赵思齐,还有没有国券卖,还送不送?

赵思齐一一回答送,只不过这一次要买一两以上的才送。要赶紧上手,否则明天就是十两才有一副了。

然后百姓们积极地买,十文的,一两的,一两的得到了茶具去卖果然赚钱了。就跟那个发财的普通人一样。

一瞬间,大家变得狂热起来,发起了一批国券淘金热,当铺每天也排的人山人海,凡是卖过的瓷器他们都接受了。直到天黑这里还大排长龙,没有人肯走,甚至有人深夜睡在大街上也要淘一批国券,然后去当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