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页

容铮道:“若干地实在太少,不足以换三十年,不如就此减去一半,十五年如何?”

此话一出,格索脸色顿时变了。这太子是怎么回事这会儿怎么反而得寸进尺了!

然后没等格索继续商量。

容铮就开始跟他算了一笔账了:“南镜发展三个月已折现八十万银两送进孤的银库,为此,孤对南镜发展的前景十分看好。”

“如果南镜南镜三个月总共一百万两收入,那就是每个月三十万两,与九国贸易这个数字在孤看来仍旧太少,需要再度开放码头欢迎外商来做生意。为使得辽国大王满意,孤还另外增一份进口关税的制度,对九国加以税收,这一笔又可以增加九国流入的资金。再加一个月三十万两基础交易,一年十二月,便是三千六百万两,关口税一批货按一斤重量十个铜板计算,一吨二千斤将获得二万个铜板。二万个铜板相当于二百两。”

“而来往贸易不止一吨,或许你可以问问大辽公主,每次贸易多少吨,便可清楚。”

格索按照容铮这思路算进去,他曾经听说过大王说,九国加起来的东西曾经有二万斤左右,那么一趟下来岂不是至少有二千两的额外收入。再加零零散散进口次数增加的话,那几个二千两下去起码上万。

要是他没记错,大燕很多地方都扣不出二千两的税收,更别说上万更是一个省府的税收。

容铮倒是替格索算的清清楚楚,而且这不过是她随便定的一个数字,其实再增加也没事的。只要不要一批货贵过上千两,总还有人来的。

而她和格索的对话,还有心算速度,早已经让以千秋拓带头的臣子们,瞠目结舌了,他们万万没想到小小的南镜总创收下来,可能会比大燕半年的总税收要高。

当下有见钱眼开的臣子,纷纷站出来拒绝交换南镜,希望太子殿下能够留着在大燕发展。不必理会若干地,和南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