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页

而且纺纱锭似乎也比最早的古纺纱车多十八个,构造也比寻常的复杂多了。倒是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同样的手工。

千秋燕就问了这个纺纱车有什么奇妙之处?

容铮就让她拭目以待,这一次她没有找袁汉,毕竟袁汉是个大男人,他压根不懂这些纺纱的东西,只有这个时代的妇女最了解纺纱车的运用和构造。

她立即让人找来了夏嬷嬷,夏嬷嬷来的时候,身边的凌飞云还跟着,他似乎是担心夏嬷嬷才跟着过来的。

容铮见此,她一时也不知道如何评价,当初她是有目的将两人摆在一起,没想到现在倒真的成为了母子。所以无论他们有没有血缘关系,这一老一少早已经视彼此为亲人。

夏嬷嬷看了图纸,她道:“陛下这个是纺纱车,只不过和我们传统的纺纱车不同。似乎多了几个东西。”

“好眼力,朕给你介绍一下这叫什么东西。”容铮指着画好的滑槽,还有一个示意图滑槽内部带有小轮子的梭子,呈现菱柱形,她道:“这叫飞梭可以让织布速度变快,提高织布量。”

之后容铮将竖直的纱锭可以带出纱布,一根纱锭就是一条纱,八根就是八倍,而她则是画了十八条。

这是容铮特地定下的标准,其实在她那个时代的后世工业革命后,已经增加了八十纱锭,再加上飞梭工具的发明,又在八十倍效率基础多增加了一倍。

并且这飞梭曾经让第一个工业大国纺织,纺的全国都缺少了棉纱。

而大燕却不用担心,大燕土地资源辽阔,棉毛纤维类的产量更是惊人,只不过大燕的纺纱技术显然非常落后了。

可偏偏在这个时代大燕的纺织却是其他国最先进的,舆国卫国一个农妇平均每月纺织也就四十五匹布,一匹等于三十三米的话,四十五匹一千四百八十五米,而六米一个成人衣服,只能做六百四十多个人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