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页

容铮便从水利灌溉建设工程抽身出来,她首先召见了礼部尚书,命他负责此事的调度,另外她还让卯丁协助礼部林尚书。

林尚书作为六部大臣之一,他空降尚京的时候,第一次去的地方是舆国当地最为出名的孔庙,他首先祭拜圣人,再之后让卯丁能为他安排那些年轻人的代表与他商谈。

再之后便是邀请册定教科书的舆官,舆官们面对燕国大臣,他们战战兢兢起来,生怕自己选材不好得罪了燕国,让北方舆人都陷入水深火热当中。

结果舆官和卯丁没想到这位林尚书虽然古板点,但却是个非常公正的人,他个人也有一套规章让所有人跟着他的脚步来。

最后以裁定的课本有燕史舆史还有卫史,之后便是启蒙教材,分别是对韵,劝学,训学三种。可能是小学公塾的关系所以定下后,再传达那些读书人。

读书人们看了后,个别有意义,但大部分是赞同的。

之后便是大公塾和学院的书籍,由于舆国必须采用燕国的科举制考试,所以林尚书直接将燕国前年科举的试卷和书籍拿了过来。虽说只能参考没有其他什么作用,但起码能让舆地读书人了解到燕国的科考。

舆国现在沿用的是举荐制,和半科举制,现在举荐制不能用了,全改为科举制的。

读书人们听说科举制后,很多利益群体都持有反对意见,但林尚书态度强硬,传达了燕国女帝对公平科举的重视,所有人不能违背,哪怕你是功勋子弟也不行。所有人必须一视同仁。

林尚书的态度非但没被抵制,相反不少舆国寒门子弟纷纷追捧这个制度。

而明年就刚好是三年一度的科考了。林尚书命令舆国读书人能在这一年读什么书都尽量读,不管能否考中,都应该参与第一次科考。

并且他还亲自给舆地读书人划分了大概的考试范围,虽说这范围大到无边,但起码让不少读书人定下心回家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