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极大的恩典了,一干军士与其后代自是感恩戴德,忙不迭将自家小子全部送去庄子里新开的学堂。

待贾赦带着几马车笔墨纸砚以及书籍回来,小小的庄子学堂立即开课,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就是贾赦也没想到,原本只是帮助自家两个儿子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举动,一下子便让小小的学堂拥有了近两百个小萝卜头学生。

面对张氏表现出来的担忧神色,贾赦却是很不以为意。

人越多越好,这样才热闹,同样也能营造更加火热的学习氛围嘛,至于张氏担心的教学质量问题,根本就没到外面邀请什么名师大儒。

当然就算他愿意请也请不来,这时代文武殊途不是说着玩的,文人对武人的排斥是天然的,就算请来了所谓的先生,他们也不会花费太多心思在教训之上,那还不如不请。

话说上代荣国公贾代善眼光不错,看出了以后天下承平,武将的出路狭窄而且竞争十分激烈,还得时刻防备来自文人和朝堂的打压,以及皇帝的猜忌,所以早早布置了荣国府由武转文的大政方针。

可惜这位死得太早,贾母又是个贪图享受,对读书人并不看重,又没多少本事的妇人,加上贾赦和贾政两兄弟都被养歪了,结果贾代善的一番苦心付诸东流,好不容易积累的文官资源全都便宜了林如海这个外姓女婿了。

以贾赦之前纨绔的名头,真请不到所谓的名师大儒来。

不过他也不在意,又不是真的要学堂里的小子全部考进士,前文就说过勋贵有自己的晋升途径,没必要跟那帮只能依靠读书的家伙去拼。

当然,如果在读书方面特别有天赋的话,贾赦也不会介意花费精力培养一把,毕竟朝堂上文官才是主流,要是能够融入文官的圈子里,无论是晋升还是名声都要好上不少。

这些都是题外话,只是简单的教授识字读书,贾赦干脆自己亲生,还把账房里一干掌柜也拉了出来,以及身边的几位清客也都跟着被赶鸭子上架,成为了学堂的老师。

教授小孩子读书识字,需要的是耐心,同时最好不要古板守旧,语言风趣幽默一点更好,不能将一张白纸一般的学生都给祸害了,贾赦觉得这样刚好。

要不是这时代对女性的束缚实在太过严厉,又怕在以后的科举考试中,引发什么不必要的乱子,他甚至想请张氏出山担任老师一职。

所谓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虽然这话有些绝对,但贾赦还是很赞同用严厉的手段对付一帮活泼得厉害的小屁孩的。

上课不老实,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