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京都纨绔全都听呆了,他们以前可没听过这方面的信息,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兴奋之色。

不用说,这些诀窍肯定都是那些所谓的书香世家暗藏的所谓考试诀窍,只要他们下得了狠手,以后他们的孩子一样能轻松通过童生秀才试。

只要成了秀才,基本上已经算是跨入了读书人的门槛,他们也不要求自家孩子能够通过举人试和春闱,只要有个小小的功名就成,以后进入官场之后,升官速度比起纯粹的勋贵子弟自然要快上不少。

没办法,大庆承平日久,文人势力迅速膨胀,读书人已经成为了朝堂的主流,就算勋贵之家势力联成一片丝毫不惧,可在话语权上弱了太多,没法比啊。

在场京都纨绔一个个心中感激,贾赦太大方了,竟然将这样的考举秘法轻易传授,说什么他们都要承这份情。

后院的夫人们同样激动,当然她们更加关注被经常打手板的小贾琏。

被一干妇人问及这个,张氏只能无奈苦笑,表示她也不忍心,只是老爷下了狠心,她就算再心痛也没办法。

再说挨打的又不止小贾琏一个,他要是搞了特殊,以后在学堂会被孤立的,就是为了小贾琏在学堂能够安生上学,她也不能扯后腿啊。

“庄子上的学堂,都收了些什么学生啊?”

张氏如实回答,结果引来妇人们的不解和不屑,同时心中的疑惑更深。

“没办法,这里太过偏僻,无论瑚儿还是琏儿都需要同龄同伴一起学习,如此才能促进他更快提高,不然挨了那么多打早就厌学了!”

张氏却是不以为然,家生子还有佃户之子又怎么样?

只要他们肯进学上进,以后说不定会有异想不到的远大前程。再说了以后贾瑚和贾琏进入朝堂,也需要这些同学的鼎力支持啊。

至于贾氏族人的帮衬别做梦了,他们不扯后腿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一干妇人有不以为然的,自然也少不得心动的,便有人提出庄子学疼收不收外来学生,什么心思已经不用多说。

收,当然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