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的各类商品,几乎没有丝毫门槛就抢占了整个并州市场,并州地方豪强作为承销商自然赚得不少。

不仅如此,为了配合并州的边贸战略,以及豫州本身的巨大需求,大量草原上的牛羊马匹通过互市涌入并州,然后通过并州进入豫州市场。

其间只是转手,又让有实力的并州地方豪强大赚一笔,同时运送途中的百姓和官府也都得到了不少益处。

而豫州百姓,吃上了价钱不贵的牛羊肉,生活水平再次上升了一个台阶!

伴随商业交流的密切,两州之间的人员往来也开始频繁起来。

而大量豫州州牧府抽调的有经验官员加入并州官场,等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林沙毫不客气将豫州的某些基础政策在并州强行推广。

修缮官道桥梁,修通水利沟渠,开挖水坝蓄水,强力整顿州郡县三级公学,还有在村镇之间推广蒙学教育。

等等等等,一时间并州成了一个巨大工地,随着从豫州抽调过来的大笔银钱以及粮食到来,几项由州牧府直接主持,辖下九郡官府配合的基础工程同时动工,参与进来的青壮百姓近百万,涉及家庭数十万,几乎将并州小半人口全部囊括进来。

并州这里可没有大批的黄巾俘虏可供调遣,林沙动了点心思,急忙召来豫州黄巾俘虏中的头领,主动深入黑山军和白波贼所在区域,引诱了超过十万老弱病残主动向官府投诚。

林沙也没有亏待他们,将这些人手编成了三个工程营,分在三处大田庄安置管理,让他们负责部分基础建设工程中的简单活计,实施严格的以工换粮之策,迅速稳定了局势并赢得百姓一致好感。

或许是因为有豫州的例子,又或许是因为边地的风气更加开放,还可能有其它的原因,总之林沙在并州强力推广的一系列政策,竟然神奇的没有遇到多少阻碍和麻烦。

就连最受地方豪强诟病的蒙学教育体系,在并州的推广也相当顺利,地方豪强虽然并不支持,却也没在豫州时那般反应强烈,甚至使出各种手段反对。

其余的项目,因为钱粮都有州牧府提供,此间利益巨大,不仅地方豪强能赚得盆满钵满,就连普通百姓也能跟着受益,得到了并州上下的一致支持。

甚至在出现用工荒的时候,并州豪强还主动向草原异族购买奴隶,以及向邻近的幽州招募人手,组成各种不同规模的施工队,加入由州牧府兴起的基础建设热潮中。

短短三个月时间,并州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显露了一副欣欣向荣的兴盛之象。只要不是瞎子,就看得出并州以后的发展一定不会太差。

也就在这时,讨董诸侯联盟与董卓之间的战斗,也逐渐进入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