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公学里传授的数术,天文,地理还有农学,水利工程学等等涉及实际的学问,儒家经义太过空泛了,大多都是做能的道理以及君子行为准则,用在具体事务上完全就得看负责官府的实际能力,与儒家经义的教导没有多少关系。

话题有些沉重,庞统刻意绕了过去,叫了吃食说起了轻松之事。

他对诸葛孔明大半年的公学生涯十分感兴趣,这位好友的变化实在太大,大到他都感觉有些陌生了。

诸葛亮没有隐瞒,将大半年的公学经历,详细述说一通,最后才笑道:“现在自己感觉,与初来时确实有巨大变化!”

变化何止巨大,几乎像是换了个人!

庞统暗中嘀咕,要说此时的诸葛亮是个武夫,都会有人相信!

这可跟他印象中,小白脸模样,整日了风度翩翩,摇着一把鹅毛扇摆气度的诸葛孔明,差距甚多。

一顿饭吃了足有大半个时辰,眼见诸葛亮还要上课,庞统连忙把心中想法道出,他想进入河南郡第一公学插班,要诸葛亮帮忙想想办法。

诸葛亮没有急着答应,等下午课上完,跟同窗了解一些情况,又找到郡学老师询问一番后,他这才与庞统汇合,表示想要进第一公学插班比较困难,要是刚开学时庞统想要插班就容易多了。

他告诉庞统,公学体系在大将军府地位读体自成一体,有专门的学官和督学,与其它部门没有什么交集,想要半途插班不是谁来说情都成的。

到不是有什么地域歧视,而是担心半途插班学生跟不上进度,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可能引起相当不好的后果。

诸葛亮跟无奈表示,帮他的叔父虽然地位不底,却不是公学体系官员,这时不会轻易插手,就算插手也不一定会有什么结果。

“那就是说,没办法了?”

庞统没想到自己还会遇到这样的事情,竟然想要进学都没门路,心中说不郁闷那是骗人的。

“郡第一公学无法上,可下面的县公学却是可以半途插班的!”

诸葛亮很有些不好意思说道:“只是县学教授课程比较简单,不如郡学这边的渗入,士元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