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3页

而在王崎印象当中,真正因为发现一种新元素以及其制取法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只有三例。

亨利·莫瓦桑,1906年,因发现单质氟的制取法获诺贝尔化学奖。

玛丽·居里,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埃德温·马缔森·麦克米伦和格伦·西奥多·西博格,1951年,因发现超铀元素而获得诺贝尔奖。

1951年之后,格伦·西奥多·西博格和埃德温·马缔森·麦克米伦陆续又发现了集中超铀元素——他们两人连同之前,一共发现了九种元素,元素周期表的九十四号道一百零二号就被这两人包了。之后,格伦·西奥多·西博格还独自发现了一种。

但是,之后发现的超铀元素,加起来也不值一个诺贝尔奖。

原因——原创性不足。

一种元素被发现之后,发现剩余的同类型元素被发现也只是时间问题。所有超铀元素加起来也就只值一个诺贝尔奖。

之后,按照王崎的估计,只有一百一十三号之后的几种“自然界一般不会存在,但人工可以制取出来的元素”,或者元素周期表的极限——一百一十八号元素的制取法才有摘取诺贝尔奖的希望。

但是,弥天昭的零号元素制取法,想都不用想,肯定就是诺奖级别的。

零号元素并不在元素周期表之内。在焚金谷的逍遥修士“鳄神”卢瑟福提出“中子”的概念之后,才有人做出的一种猜想。在弥天昭之前,大家也只能说“这个很有可能存在”,但没有人预言这种元素一定存在。

因此,弥天昭实际上的成果,是包括了“推论并肯定零号元素存在”与“证明存在”“完成制取法”三个方面的,单论“原创性”其实高于任何一个诺奖级别的元素发现。而且另外,第零号元素意义重大。它游离在天序表之外,是相当于天序表的“特异点”。若是通过对零号元素的研究,将零号元素纳入天序表之中,就是对焚金谷元素理论的一个巨大补完。

另外,还有对中子性质的研究,也可以从零号元素入手。

这一个诺奖级别成果背后,还跟随着许多高度同样不低的成就。

可以说,王崎这样问,就是在打探一个诺贝尔奖级别成就的方向。

“若是不方便提及的话,抱歉。”王崎摇摇头:“是我唐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