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1页

王崎大惊失色:“还真是凝聚态领域的事情?”

其实,在王崎眼中,天枢子可以换一个名字,叫“准粒子”。

想要了解什么是“准粒子”,或许就需要先说说“声子”——也就是震源天枢子这一门功法主要涉及的部分。

粒波二象性其实并不仅仅存在于亚原子尺度的量子领域。更宏观的尺度之下也有可能存在。

按照粒波二象性的说法,很多波都可以视作是“粒子”。

其实声波也可以。

这就是“声子”。

在固体物理学的概念中,结晶态固体中的原子或分子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在晶格上的。在晶体中,原子间有相互作用,原子并非是静止的,它们总是围绕着其平衡位置在作不断的振动。另一方面,这些原子又通过其间的相互作用力而联系在一起,即它们各自的振动不是彼此独立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一般可以很好地近似为弹性力。这些震动的原子团块,就可以视作“声波的粒子”。

声子是晶体里面的振动波的最小单位。

像声子这种“不是粒子但具有粒子性的东西”,就被称之为“准粒子”。

在量子力学建立之初,有人提出了一个“波包”的模型,尝试形象的解释粒波二象性。这个模型之下,波在一定的尺度之下好像一个“小包”一样闭合,形成一个粒子的样子。

这或许能够让人们更好的理解“粒子”和“准粒子”。

任何物理作用过程,都会有一个场,粒子就是真实的在真空下的物理场的量子波包。

准粒子就是在某些局域系统(流体,固体,等)的波包。

波包就是场的最小单位,这也是量子的由来。真空是能量最低的限制最小的条件,所以粒子被认为是“真实”的“基石”。而准粒子依赖于各种局域条件,就加一个准字,代表不是“基石”性的,但依旧是某些场的最小单位。

就好像“声子”那样。

这就是这一门奇功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