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弟兄可以直接军转农,变成种地农夫,在老家桂省以种为生,可以黑旗军的力量能够安排军转农的数量有限。

也就是桂省那边环境不好,黑旗军能够弄到不少田地,其中良田少得可怜,大多都是中田和薄田,可就是如此能够安置的弟兄也不超过四百之数。

另有一千五百来人,根本就不知该如何安置是好?

黄飞鸿也跟着头疼,琢磨了好一阵想到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办民团!

这玩意在眼下的我大清相当普遍,主要是官军无法完全保护各地乡绅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由地方乡绅为主操办,最大的好处就是办民团的钱财朝廷不用理会,由此也造成了朝廷对地方控制的严重削弱。

如此状况,在发匪和捻匪闹腾时期最为严重,汉人官僚集团也是从办团练和民团开始崛起,有了跟我大清核心统治阶级板手腕的实力。

这些大政方面的事情跟黑旗军无关,黄飞鸿本身乃是禅城著名乡绅,在民间声望隆重,想在禅城办民团十分简单。

而且办民团还有一桩好处,人数可以灵活机动,一千五百来号被裁撤的黑旗军弟兄完全可以纳入其中,换了个名义继续操练掌握在黑旗军高层手里。

黑旗军高层大喜,这主意好啊,被裁撤的黑旗军弟兄不过就是换了个名义,以后依旧还在他们的手下听令。

只是……

事情自然不会那么简单,办民团对于禅城知名乡绅黄飞鸿十分简单,不过就是几句话的事情,无论是禅城官府还是民间都不会有什么妨碍。

可问题是,办民团要银子啊,尤其是民团麾下拥有一千五百左右的弟兄,单单操持起来的银钱消耗就不是小数目。

等民团办起来也走上正轨了,更是需要源源不断向里投银子,就算待遇比不得正规黑旗军将士,起码也得有一半的待遇方可,不然这样数量的民团队伍根本就维持不下去。

黑旗军自身不宽裕,就算他们没有贪墨军饷还有吃空饷的想法,可朝廷也看得紧根本就没什么油水可沾,能够支援民团的银子少得可怜。

黄飞鸿乃是禅城著名乡绅不假,可他又不是出了名的富户,手里和家中根本就没那么多银子长期维持一支千五人规模的民团。

这下,黑旗军高层还有黄飞鸿本人又被难住,说来说去都是银子的事情,可惜他们根本就弄不到那么多银子养着民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