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几个的胆子倒是不小!”

看着眼前几位身强体壮气血充盈的族中青年,大老爷笑道:“你们家人是什么想法,允许你们去战场冒险么?”

“大老爷,我们已经说服家人了!”

其中一位族中青年恭敬道:“我们练了一身武艺,又学了不少的行军布阵之法,不正是为上战场准备的么?”

那位族中青年倒是不客气,直言道:“大老爷当初设立武学,将先荣国公传下的部分战场经验教授,也希望我们这些后辈子弟,能够在战场上凭真实本事建功立业吧!”

“说得好!”

大老爷拍掌笑道:“有志气!”

眼前这帮族中青年也是大胆,在边关局势刚刚有些和缓的时候,便主动向族中长辈提出去战场建功立业的请求。

这事,在京城贾氏一族内部引起轩然大波。

和平安逸的日子过得太久了,久到京城贾氏族人都差点忘了,贾氏一族是以军功起家的,后辈子弟大多游手好闲没个正经营生,依托宁荣二府的名头,在京中讨生活。

当然这是族学改革之前的状况,那时大老爷也窝在荣府蛰伏,宁荣二府的掌权者要么能力差劲要么贪图享乐没什么上进心,整个贾氏宗族都处于一种即时享乐的颓靡氛围之中难以自拔。

也就是大老爷崛起之后,宁国府贾珍为了巴结讨好,这才在大老爷的暗示下整顿京中族学。

一直等大老爷在苏省任职回京后,族学才彻底走向正轨,加上之前的积累,算是初步培养出了部分族中子弟。

很显然,武学比正经的科举要受欢迎得多,而且毕业的速度也相对卡得多,只要肯下苦功锻炼,只需一年左右就能从武学毕业。

当然,刚刚毕业的武学学生实力一般,放在军中也就是个什长或者队长的水准,在京营之中锻炼尚可,要是去边关就是送菜。

部分颇有上进心的武学学生并没有急着离开学堂,而是继续在武学深造,持之以恒的锻炼武艺,同时开始学习一些简单的军中知识,这些都是两任荣国公和先宁国公留下的宝贵经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