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我觉得不行,美国的医疗技术先不说,NBA球员的体质我们也没法比。你这毕竟是手术,即使半月板边角修复这种小手术,腿经过短暂的停用,也会立刻出现肌肉萎缩,两条腿粗细不同就是直接表现。只要你有一处肌肉力量薄弱,关节就会代偿,膝关节就会增加受伤风险。讲起康复的事,徐杏林觉得自己的那些紧张立刻就消失了。
林科点点头,似懂非懂,不过她又很快朝徐杏林笑了笑。
那个两年前照片里看到的精致漂亮的小酒窝,随着它主人扬起的唇,又一次出现在徐杏林的眼前。
好的,徐杏林刚刚消失的紧张又回来了。
从病房退出来,徐杏林靠在走廊墙边,拍了拍胸口,深深顺了口气。
徐杏林,你真行,什么高护病房的富二代,什么调戏小护士,脑子里自导自演一出大戏!连病历本你都不看就去冲患者?
徐杏林耷拉着脑袋,想着自己刚才傻乎乎的冲进去,又手忙脚乱的现场翻看病历,然后被林科的一个勾唇就紧张到不行,徐杏林给刚才自己的表现打了个结结实实的不及格!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兜里的手机铃声响起,徐杏林赶紧接了起来。
听筒里是何胜金的声音:杏林啊,高护病房你去了吧?本来是要先和你说一下,但早上给你打电话也没接。不过那个女孩的伤不重,你应付过很多这样的病例,这次也是好好做好康复计划就好。
徐杏林低头看着自己的两个鞋头碰在一起,点点头回应说:知道了,老师,您放心吧。
挂了老何的电话,徐杏林抬头看了看走廊。
运一病房和每一个星期二一样,人头传动忙忙碌碌,但是这一天又和每一个星期二都不一样,这个周二是她认识了林科的日子,这个篮球少女再也不是那个只在电视里,只在球场中,而是站在她面前的日子,噢不,是躺在她面前。
徐杏林夹着病历本,把双手揣在大褂口袋里,微微仰头笑着往其他病房慢慢走去。
阳光,专业,这是林科对徐杏林的第一印象。
至于徐杏林,徐大夫想了想,对林科的印象嘛她当时光顾着紧张了,全忘了。
半月板伤在众多膝盖伤中虽然不算大伤,但是徐杏林明白,这个小问题也会给很多运动员带来特别多的烦恼,影响甚至摧毁他们的运动能力。
因为半月板这个位置没有血管,没有血液循环便没有供养,无法自行修复。遇到破角损伤只能磨平,破裂要缝合,严重的就只能全部切除,但切除后又无法再生。
虽然近些年半月板移植手术也有很多成功案例,但是像林科这样的职业运动员,关节早早就开始退化病变,完全不适合移植,移植后中长期效果也难说,所以运动员宁可全切也不会移植。
而失去了半月板的膝盖就好像没有了垫片的两块脆骨在直接碰撞,二十岁的人,六十岁的腿,这是运动员经常有的事。
虽然林科伤的不重,但是徐杏林还是出于职业素养和私人情感,查了资料,熬了一晚上夜为她做了针对性计划。
第二天一早医生刚查完房,徐杏林就早早地等在了高护病房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