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有了一座城

京师城外,皇家田庄。朱允炆作为建文朝最大的地主,是有土地的,具体有多少,没有人清楚,但国子监农学院在城外占据的二百亩农田,确实是宫里的。</p>

农学院院长盛仲带了三十名农学院监生,直接搭帐篷住在了田间地头,每日、每夜都安排人轮流看守。</p>

自郑和水师返回的第二天,番薯育苗工作已经启动。考虑到适宜的种植时间紧,朱允炆采取了两套育苗方案。</p>

第一套:宫内以板车蓄土,在土壤之中直接栽种番薯,先行育苗。第二套:宫外以田庄育苗。</p>

板车蓄土育苗,旨在方便外运,如前往浙江、江西等地,路上需要十几日左右,育苗刚刚好,到地方便可以剪插。</p>

田庄育苗,则选在田间直接育苗。盛仲坐在地头上,丝毫没有院长的架子,看着眼前一片光秃秃的土地很是发愁,这育苗育苗的三四天了怎么还没出来苗,该不会是种子不适合大明的气候,憋屈死了吧?</p>

宋玉拿着耕作细则,仔细审视着每一个细节。番薯适合土层深厚,排灌方便,透气性好的沙壤土,没错啊,这就是。</p>

育苗需要二十日左右,出苗需要五日左右,大哥,这是往左还是往右,不知道现在所有人都在盯着,万一不出苗,朝廷封赏就是一个大笑话,会死人的!</p>

张程着急地走了一圈,看了看日头,对盛仲说:“院长,这怎么还没出苗,急死我了!”盛仲何尝不急,这可是大明第一批番薯种子,若是它们不能存活,不能在大明的土地上生根发芽,那郑和水师将士无法承受,朝廷也会蒙羞啊。</p>

老天,你要保佑大明啊。无论如何,盛仲依旧保持着自信的笑意,安抚着焦躁不安的众人:“皇上说了,出苗要五日左右,那就安心等着。”众人见院长如此笃定,沉得住气,心态也放平和了许多。</p>

夜里,盛仲看着星空,将不安与焦躁藏到心底,默然地守护着,直至有监生轮换,这才进入帐篷休息。</p>

“院长,院长!”宋玉跑到帐篷里,将睡梦中的盛仲拉了起来。盛仲迷迷糊糊,等到了外面,看着灰蒙蒙的天,不由得有些郁闷,摇晃了下有些疼痛的脑袋,还没问话,就听到</p>

“出苗了”的话,不由得打了个激灵。</p>

“你说什么?”盛仲一把手抓住宋玉。宋玉咧着嘴,指了指前面:“院长,出苗了。”盛仲看去,前面已站了一堆人,连忙喊道:“都给我让开!”一干监生连忙散开。</p>

盛仲走上前,借着星光看着土地,原本是光秃秃的土地,现在已出现了一点翠绿,萌发的嫩芽很是脆弱,也很是可爱。</p>

“出苗了,出苗了,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啊!”盛仲激动不已。番薯只要出了苗,就说明大明的土壤、气候是可以种活这些农作物的,活了,产量哪怕是没有皇上说的那么多也不打紧,百姓多了一些口粮,总归是好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