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页

寒江之上孤寂而坐的徐凤年一直屏气凝神,对这些踏湖飘摇的白衣练气士视而不见,哪怕被他们“踩”在脚下也不曾有丝毫气机动静,甚至刻意让胃口大开而蠢蠢欲动的阴物隐匿起来,一则徐凤年只是中途借宿幽燕山庄,不想多事,万一这些世俗眼中的仙士仙子是山庄需要扫榻相迎的贵客,徐凤年不觉得让嘴馋的徐婴大开杀戒,是为客之道。二来徐凤年敌视的仅是京城钦天监,南边的练气士跟他无冤无仇,相逢是缘,就当一并观仙赏景了。

只是当徐凤年感受到这伙白衣仙家流露出一丝身份不符的杀机后,就不再一味藏拙,摘下斗笠,一叶扁舟如箭矢飞速倒退,在湖面上划出一道美妙涟漪。

刹那之间,小舟在出湖二十丈处急停,恰好挡住为首练气宗师的落脚点。

面容枯肃的白衣老妇人微皱眉头,身形骤停,与身畔大雪一起飘落在湖面上,她身后十几位相对年轻的仙家相继停足。

这帮练气士踩在湖面之上,纹丝不动,如白蝶停镜面。

幽燕山庄临湖院落不知谁率先看到这一幅玄妙景象,几声惊讶之后,没过多时就陆续走出院门,驻足远观,很快人头攒动,既有府上清客仆役,也有庄主“托孤”的远朋好友。

徐凤年平淡道:“是幽燕的客人,在下欢迎至极,若是寻衅,可就要坐下来慢慢聊,好好说道说道了。对了,你们既然能站在湖上装神仙,想必道行不差,坐着屁股也不会冷吧?”

气息枯槁的老妇人眉头皱得更紧,身边大多数练气士也都面容不悦,唯独最后那名独独赤足的白衣女子发出一声轻笑。

一位约莫三十岁的白衣仙子悄然转头,无奈瞪了一眼,后者迅速板起脸,可惜一双笑意不减的秋水长眸泄露了天机。

十六人都背有一柄或是数柄长短不一的符剑,或从历代古籍记载仙人手上传承下来的桃木剑,或是拥有千年岁月的青铜古剑,便是“新”剑,那也是以甲子计算。

相传练气士修道之法独树一帜,专门在洞天福地百丈之上当空采集天雷,以秘术制成雷珠,一掷之下,威力巨大,当真如同平地开雷。或是最早一缕朝霞映照东海,收入符镜之中,一照之下,阴邪秽物无不灰飞烟灭。更有收集无主魂魄共赴酆都以阳身入阴间积攒阴德的神奇说法,总之高明练气士的玄妙手段,层出不穷,常人只会感到匪夷所思,也就由衷敬若神明,视如替天行道的仙家。其实练气士出自上古方士,跟道门炼丹真人有些相似,只不过练气士这条羊肠小道走得更窄更远。

一名年轻男子练气士冷声道:“让开!”

徐凤年自来便是软硬不吃的无赖性子,笑道:“问过我。”

然后轻轻拍了拍腰间北凉刀,“再问过我的刀。”

老妇人虽然是世间寥寥无几的顶尖练气大家,却没有一味盛气凌人,淡然道:“去幽燕山庄,只是按约取剑。年轻人,愿意拔刀相助落难人,是好事,可也须讲理。”

徐凤年站起身,拍了拍蓑衣肩头积雪,“我认识的一位前辈,曾经从幽燕山庄拿到一柄好剑,你们取剑可以,拿走便是,可要仗势欺人,我还是那句话,问我,问我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