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靖朝最有名的事件非‘大议礼’莫属,也就是嘉靖帝要让他爹兴献王当皇帝,但是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们不肯,非要嘉靖给弘治帝当儿子,称呼他亲爹为皇伯。
‘大议礼’可以算得上是大明一朝皇权与相权的巅峰对决,能与其相提并论的也只有万历朝的‘争国本’一件罢了。
然而屁股底下皇位都没坐稳的嘉靖帝根本不可能是群臣的对手,于是装死、死拖。
但不管怎么拖,事情总得要解决,于是看见机会的张骢粉墨登场,引经据典的证明嘉靖帝追封兴献王为皇帝的合法正统性,此举自然而然在仕林掀起轩然大波。
可以说张骢此举就是让自己和仕林割裂,甚至可以说是背叛了儒家,但是那个时候已经四十五岁的张骢显然顾不了那么多了,为了能够平步青云,他毫不犹豫选择迎合皇帝,从而为自己搏取一个光明未来。
张骢成功了,青云路在他脚底出现,嘉靖帝也彻底赢得了这场群臣博弈的胜利!
现在坐在夏言右边的张骢闷头喝酒,低头吃菜,不管夏言和严嵩说什么,都是一副毫无表情,波澜不惊的状态。
“公谨兄所言甚为在理。”严嵩开口道:“不过公谨可曾想过你说的这些事的共通之处?”
夏言微笑道:“今上年纪轻轻却又雄心勃勃,知道军队糜烂故而改之,知道各地藩王之患,故而召集藩王入京圈之,见到国库空虚,入不敷出,故而以盐政、商税来增实国库,要说共通点,自然是为了改革大明存在的弊症。”
严嵩大笑道:“不错,就是弊症,至少是今上眼里的弊症!”
夏言一愣,什么叫今上眼里的弊政?
对于夏言这种还没出仕的读书人而言,以自己的意志来改变、中兴社稷是他们毕生的追求,身为举人自然也关心国事,对于天下弊政自然也有自己的理解,也多半想过如果自己有一天能主天下政的时候如何去革除弊政,但是很显然,十个官员有九点九个真到了位高权重的时候,都会忘记自己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