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页

“理他们作甚?”

见这小子如此模样,贾琮摆了摆手好笑道:“把我的想法跟他们说道清楚,若是不同意的话,要么他们另寻学堂,要么就只能接受族学的新规定!”

“可族人们却认为族学是教授科举学问的地方,不能添加那些乱七八糟的科目,免得教学堂的学生分心!”

“啧,他们也不想想,以前的族学培养出人才么?”

贾琮满脸不屑,嗤笑道:“别看我手下小弟几乎全部在科举上有所成就,可那是我硬逼着,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培养出来的!”

说到这里,他没好气道:“眼下族学学生上百,我一个人哪能照顾得过来,更没那等时间精力单独培养了!”

更重要的是,他要通过族学,尽可能的将京城贾氏一族八房的人力资源,主要还是后辈子弟培养出来,然后分散送入各部衙门,在元春宫妃地位稳固的时候,形成一张大网。

这时候,单纯的科举入仕速度太慢,就算贾琮教学能力强悍,起码也得三五年才能考出头,谁知道那时候什么情况?

话说,此时贾琮也是族学先生之一,类似于校长的存在,自然的考虑短期培训和速成班的模式了。

好在,有贾蓉这个代族长鼎力支持,他在族学加设算学,地理舆图,水利工程,还有武课的事情相当顺利,只是现在族人也反应过来了……

第二百章 糊涂人糊涂事

就贾琮所知信息,大庆的冗官情况已经比较明显了。

每三年一次的科举,每次都有两百到三百不等的进士,积累的数量超过八千,甚至可能达到一万以上。

将二十年作为一个节点,每二十年新生进士的数量,最起码都有一千六百之数。

整个大庆最底层的县级单位一千出头,也就是说二十年就要换一遍县令才有可能勉强达到供需平衡。

可这,根本就不可能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