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晚明科学家王徽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818 字 3个月前

家兄朱由校第三百四十五章晚明科学家王徽</p>

“这就是第三版的蒸汽机”</p>

天启八年十月十七日,伴随着朱由检的声音在军备院内响起,原本空荡荡的军备院,此刻已经是庭院林立。</p>

原本仅有的三大院,在眼下细致的扩充成为了十几个研究院,占据了大半的军备院城。</p>

朱由检所在的,是工业科的庭院中。</p>

在这庭院之中的一个露天广场上,一台巨大而笨拙的机器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p>

这台机器高一丈,长一丈五尺,宽五尺。</p>

它静静的矗立在广场上,而四下是围观他的上百名军备院博士和前来看热闹的朱由检,陆文昭等五人。</p>

“殿下,这就是王徵博士改进而出的第三版蒸汽机”</p>

当宋应星的声音响起,朱由检顺着他指着的方向看去,只见一名年近六十的人正在对他作揖。</p>

这人便是改进制造出第三版蒸汽机的王徵,而朱由检也在路上想起了他这个人。</p>

说起他这个人,许多人并不清楚,但如果提起一本书,那么很多人都会想起。</p>

奇器图说这本由王徵所写的书,对明末西方科学技术传入大明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朱由检记得的是,这书中叙述许多科学知识,其中包括地心说,重心及其求解,求水体积、浮体体积,比重,简单机械及其联合使用。</p>

至于眼下的王徽,他在万历年间就已经研制过水力、风力和载重机械,并写成新制诸器图说。</p>

也正因如此,孙元化才华将他举荐,而朱由检也因此提前数年时间,得到了这第三版的蒸汽机。</p>

“赏得赏”</p>

朱由检深吸了一口气,随后对陆文昭和王承恩道</p>

“上疏,为王徵、毕懋康、宋应星、孙元化四人请赏为伯爵”</p>

“伯爵”听到这话,所有人瞪大了眼睛。</p>

在他们看来、这蒸汽机都还没有做出什么有用的事情,就要将王徵等人封为伯爵,这是不是太过夸张了</p>

“殿下不可啊”</p>

听到朱由检的话,便是毕懋康四人也有些受宠若惊的制止起了朱由检。</p>

在他们看来、朱由检给予他们官职,还让他们专心研究,金银,这已经是对他们最大的奖赏了。</p>

眼下不过研制出一个蒸汽机,居然就要封赏为伯爵,这着实让人大跌眼镜。</p>

不止是他们,便连王承恩和陆文昭都劝阻道“殿下,若是研究出一个蒸汽机就赏为伯爵,这未免有些太过了,文武百官上估计很难服众啊”</p>

“殿下,这赏的确实太重了。”王徵也忍不住开口,毕竟他也做过官员。</p>

“请殿下收回成命”宋应星和孙元化分别作揖,而朱由检却不忍。</p>

“你们为朝廷做出了贡献,拿到这升赏是应该的,更何况你们又不是没有看过我所着的课题”</p>

“蒸汽机出现后,代表的是什么,你们难道不知道”</p>

“我等自然知道,只是即便如此,但直接授爵也太过牵强了,若是我等研发出蒸汽机车,蒸汽机车,攻克各类课题,倒是再授爵也不迟啊”毕懋康劝解着。</p>

“请殿下三思”宋应星等人又开始了联合劝谏。</p>

“你们唉”朱由检看着他们,顿时语塞。</p>

只听说过给人封爵高兴接受,从没有听说过有人拒绝封爵的。</p>

不过他们的举动,也给朱由检老老实实的上了一课,那就是不管科技再怎么发达,在它没有在世人眼中展现出巨大价值的时候,世人都不会去歌颂发明者。</p>

“授宋应星、王徵、毕懋康、孙元化四人升授资政大夫,其余参加蒸汽机项目的,以及参加雷酸汞火药项目的,皆升授奉政大夫。”</p>

“谢齐王隆恩”</p>

当朱由检叹气宣布新的升授,毕懋康等人终于作揖应下了嘉赏。</p>

资政大夫为正二品文官散阶,而奉政大夫则是正五品文官散阶。</p>

虽然是散阶,但俸禄还是正常发放,以还没有决定下发的官吏定禄来说,资政大夫每岁俸禄二千两银子,奉政大夫五百两银子。</p>

尽管比起他们的贡献来说,这样的嘉奖有些低微,但他们却已经觉得受宠若惊了。</p>

古往今来,尚未听闻谁只是因为参与了器械研造,就得到正二品和正五品散阶嘉赏的。</p>

他们是高兴了,但朱由检心里却觉得有些不值。</p>

“必须得扭转奇淫巧技的观念”</p>

想着,朱由检便准备继续询问这个蒸汽机的力能,然而不等他开口,毕懋康又给朱由检带来了一个好消息。</p>

“殿下,您或许还需要对军工科、冶铁科、民工科的八十余位博士嘉奖”</p>

“怎么有什么突破了”朱由检下意识想到了击发枪,然而事实证明他想多了。</p>

“回殿下,事情是这样的”毕懋康解释道</p>

“事情是从冶铁科开始的,他们攻克了殿下所说的坩埚制铁工艺。”</p>

“他们应用坩埚</p>

,使得熔炼温度足够高,达到渗碳工艺的要求,同时能够将生产出的钢水均匀倒出冷却、制造出高质量的钢材。”</p>

“按照固定的比例和时间流水化熔炼后,较为稳定的钢材就出现了。”</p>

“这种钢出现的第一时间,各个研究院的博士前来观摩,而军工科率先认为用钢取代生铁来铸造火炮,或许可以提高火炮的性能。”</p>

“因此他们利用军备院内的泥模,建造一座坩埚后,将钢水灌入泥模中,冷却过后得到了新式的火炮。”</p>

“同等大小下的燕山五斤钢炮,重量超过铁炮,但射程也超过了铁炮的二里,达到了二里半的程度。”</p>

“之后,军工科开始将炮身规模变小,最后将五斤炮的重量降低到了七百斤,而在黑火药中添加部分雷酸汞作为起爆药后,五斤炮的射程同样达到了二里半。”</p>

“之后他们陆续用十斤炮、二十斤炮来实验,十斤炮的射程达到了三里,重量降低了两成,二十斤炮则是达到了三里半,重量同样降低两成。”</p>

毕懋康是主军工的,军工取得这样的成绩,他自然十分高兴,因此才会汇报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