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饥饿的盛世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928 字 3个月前

家兄朱由校第三百七十七章饥饿的盛世</p>

“就利未亚就藩一事,自此召开”</p>

“笃笃”</p>

七月初一,在整个大明都忙忙碌碌的时候,由朱由检召开,毕自严主持,徐霞客解说的第二次藩王就藩会议开启。</p>

会议地点依旧选择在了太庙面前,不过这次来参加就藩会议的藩王就少了许多。</p>

由于南亚已经分封了不少诸藩,因此来到太庙面前的只有亲王、郡王八十余位。</p>

在太庙上,毕自严命人拉开了地图,地图上标记了一百二十块就藩地图,分别从东部索马里沿海向南抵达南非边界,然后从南非西边沿海向北,一直北上到喀麦隆。</p>

实际上,本来这个地图是要划到冈比亚的,但考虑到欧洲人在几内亚湾有大量开采黄金的队伍,因此还是选择止步于喀麦隆。</p>

朱由检不愿意用大明的信誉来骗人,因此会议之上,徐霞客将利未亚的风土人情,地理地貌解释的很清楚。</p>

其中他着重讲解了利未亚上面有近万万土人,而在利未亚开垦土地是其他地方难度的几倍。</p>

就这些介绍,立马就让诸藩之中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但很快毕自严的话又让诸藩的人重拾了信心。</p>

首先就是就藩利未亚的三个优惠里,第一个优惠就是租借军队优惠。</p>

诸藩租借拱卫营,每营军饷只需要十万两银子,其次就是百姓迁移的迁移银只需要支付五两。</p>

就这两项优惠,立马就让就藩利未亚的价格比南亚低了一半,许多资金本来就不充足的诸藩纷纷开始议论了起来。</p>

“难开垦倒不是些难事,大不了学朝廷用土人建设开垦。”</p>

“是倒是,就是利未亚上面的土人容不容易抓,这上面有些问题。”</p>

“先等等吧,听听第三个优惠。”</p>

“也是”</p>

诸藩的议论很快戛然而止,而毕自严也继续说道</p>

“这第三个优惠便是大明的皇店在诸藩上贸易的交税问题,大明皇店对南亚诸藩的交税是十税三,但是在利未亚是十税四。”</p>

建立一个经济圈很费精力,大明的皇店入驻,是直接建立当地经济的最好手段。</p>

宗藩体系决定了大明诸藩不可能有自己的货币,所有人都得用大明朝的货币,因此矿山对于诸藩来说有用,但用处却不是很大。</p>

体制问题就决定了他们必须依附大明,而皇店的直接出手也等同于为他们在当地建立了一个基础税务部门。</p>

田赋依旧由藩国自己征收,商税也是一样,而皇店的利润则是上交四成,这对于诸藩来说,是一笔不错的买卖。</p>

除非他们像大明一样搞国营经济,不然和谁收税不是收。</p>

至于说经济拿捏他们军事都要被大明拿捏,谁还在意经济被拿捏不拿捏的。</p>

因此事情到了这里就很明了了,鉴于南亚就藩的成功,许多藩王纷纷开始举牌子竞拍土地。</p>

这一轮竞拍之下,除了已经联盟的淮藩、吉藩、唐藩外,其余诸藩纷纷选择就藩。</p>

一百二十三块竞拍地被全数拍下,天启十年二月初一以后,也将进行第二次下西洋。</p>

诸藩可以让自己的子弟或者官员随船前往,由于中南部没有大型的国家,因此只需要等待下西洋返程,诸藩确定要就藩,那大明就会组织第三次下西洋来前往就藩。</p>

这个时间,差不多是三年左右。</p>

因此敲定了事情后,徐霞客和毕自严就拿着名单前往了齐王府,并将名单交给了朱由检阅览。</p>

端坐书房之中,朱由检翻阅名单,末了看到还有三藩没有就藩时,略微皱了皱眉</p>

“淮藩、吉藩、唐藩是怎么回事”</p>

他抬头看向了坐在下首左右位置的徐霞客,毕自严,而徐霞客对朝事不了解,因此毕自严只能作揖回应道</p>

“老唐王没有出席,出席的是唐王世子朱器墭,下官观他们的模样,似乎是南亚作战的朱常清、朱聿键几人和他们写信说了什么,因此他们没有下决定。”</p>

“”听着毕自严的话,朱由检放下了名单,没有和两人纠结这件事,而是往下说道</p>

“第二次下西洋的事情需要今年十月开始筹备,徐霞客你有什么要求可以列一本文册,或者现在和孤说。”</p>

“是殿下”徐霞客端坐作揖,紧接着说道</p>

“下官确实有事情要说,要求殿下帮忙。”</p>

徐霞客顿了顿,紧接着才继续说道</p>

“由于此次是从锡兰府的万岛县南下,然后走深海群岛路线前往仙劳冷祖岛,再从此地前往南利未亚,因此下官需要殿下先给出监察司和府县的名额。”</p>

讲真,最近一直用换源a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huanyuana安卓苹果均可。</p>

“其次,这条航道必然是日后朝廷经常走的航道,因此需要在各岛建立集镇和补给点。”</p>

“下官需要殿下派人帮忙统筹建立补给集镇,此外就是这</p>

次前往后,下官需要在当地挖掘金矿,因此希望殿下准许当地建立火药局,军队和委派官员。”</p>

徐霞客清楚自己只是负责下西洋事宜,因此关于陆地上怎么建立监察司,怎么建立火药局,怎么管人管事上,他不希望自己牵扯一点。</p>

对于他的想法,朱由检看得透彻,也理解他的难处,只是一时间让他选一个人去监察利未亚,这还有些挺困难的。</p>

卢象升被他派往了小西洋,洪承畴又留在了西南,孙传庭在国内巡抚,杨文岳又放在了瀛洲。</p>

这么一算,朱由检手下好像就只有吴阿衡一个可以派出去担任监察使的文官。</p>

可是,只派吴阿衡一个,朱由检又有些不放心。</p>

想了想后,朱由检才对毕自严开口道</p>

“给吴阿衡下调令,命他返回京城,等待来年前往利未亚,另外再调颜胤绍,阎应元二人陪同。”</p>

“向皇兄上表,将仙劳冷祖岛、南利未亚封为南昆仑监察使司,吴阿衡加授太子少师,加封南昆仑监察使。”</p>

“再将南昆仑监察使司分为南利未亚地的南昆仑府,仙劳冷祖岛的东昆仑府。”</p>

“授阎应元为南昆仑知府,颜胤绍为东昆仑知府。”</p>

“南昆仑监察使司留港给海军都督府驻扎舰队,命黄蜚结束战事后前往南昆仑,此外南昆仑监察使司常驻三营兵马,暂时就这样。”</p>

“下官领命”毕自严作揖应下,但他也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p>

果然、他刚作揖结束,朱由检就对徐霞客询问道</p>

“我准备在南昆仑驻扎三营拱卫营,一卫海军兵马,依你看,需要迁移多少百姓,又需要多少年才能让他们自给自足”</p>

驻兵不是简单想驻兵就驻兵的,还需要考虑后勤。</p>

眼下南昆仑虽然有欧洲人自发组建的一些沿海集镇,但顶多也就满足双方往来贸易船只上水手的需求。</p>

眼下明军一口气要调将近一万五千人前往,当地的集镇能否满足这支军队的生活需求,是朱由检需要关心的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