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大慈大悲杨文岳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821 字 3个月前

“嘿”</p>

“都老老实实干活你们还有十四年的劳改时间”</p>

“现在开垦的田地就是你们未来的耕地,不老老实实的开垦,就是和自己作对”</p>

“嘭隆”</p>

四月的下旬,当朱由校和朱由检在燕山大定宫游猎的时候,瀛洲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他们在书信上了解的速度。</p>

进入天启十年以后,在黄龙和米尔扎十几万人对峙的时候,杨文岳轻轻松松的派遣三营兵马,将北海道纳入瀛洲行省,取名北州府。</p>

作为瀛洲除本岛以外最大的岛屿,瀛洲本土人称呼该地为“虾夷地”。</p>

该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中部有山地和山脉,周围则是广阔的平地,森林覆盖面积极高。</p>

杨文岳通过当地的阿伊努族人了解了北海的基础气候,总的来说当地除了南部有瀛洲本土人的开发外,其他许多平原依旧保持着野生的优美环境,一年四季景色优美。</p>

在气温这块,岛上只有五月到九月中适合农耕,但由于明军没有类似黑麦那样的抗寒小麦,因此当地只适合种植土豆,连大豆和玉米、高粱都无法种植。</p>

“经略,这鬼地方开发了只能种植马铃薯,干嘛花大力气开发这里,不如直接开发旧港。”</p>

北州县札幌城头上,当曹鼎蛟呼着一口热气,顶着清晨的寒冷来到城头杨文岳旁边的时候,他有些不耐烦的抱怨了几句话。</p>

这倒也不怪他,十七世纪四月下旬的北州县,气温在十五到七度左右。</p>

对于从小在京城长大,出行范围也就在大明北方的曹变蛟来说,这个月份面对这样的温度,他多少有些水土不服。</p>

倒是相比他,杨文岳十分淡定,面对牢骚他抚了抚须笑道</p>

“殿下说了,辽东的耐寒水稻在培育,给农业司一些时间,北州府迟早能种上水稻。”</p>

“更何况此地只是一个前往北亚墨利加的跳板,倒也不用对其那么苛刻。”</p>

杨文岳谆谆开解,曹鼎蛟只能揉了揉因为呼吸冷空气而冻红的鼻子,无奈点了点头。</p>

瞧他这么模样,杨文岳笑了笑,反问道</p>

“囚犯引渡的如何北方前往东奴儿干勘察加的船只回来了吗”</p>

“引渡了三十七万,分布在北州府规划的二十三个聚集地上,归属四个县统辖。”曹鼎蛟闻言回应道</p>

“北面的航道,巡检司帮忙巡查了一下,主要大岛有六个,布政司的燕山官员准备投入六万人开发当地。”</p>

“只要这六个岛开发好,就能前往北方的东奴儿干了,当地的使鹿部有大概八十年没有南下朝贡了,不知道他们还知不知道我大明。”</p>

曹鼎蛟的话说明了许多东西,尤其是瀛洲前往勘察加半岛的航道探查,以及在勘察加半岛当地部落的交涉问题。</p>

在明代,外兴安岭以北的中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地区人种是科里亚克人和楚科奇人。</p>

不过在历史上,他们将会在未来的一百年时间里被沙俄的哥萨克兵屠杀殆尽,只有少部分人苟活了下来。</p>

明代对于这两种人种的称呼分别是使鹿部和使犬部,因为他们善于养驯鹿和养雪橇犬来作为交通工具。</p>

杨文岳查过礼部的资料,发现这两部大部,几十个小部已经近八十年没有向大明朝贡了,所以也不知道要怎么对待他们。</p>

最好的情况是他们认出巡检司或者明朝士卒官员,然后继续被大明羁縻管理统治。</p>

如果他们要和建州女真一样反叛大明,那杨文岳只能把东努尔干地区的使鹿部消灭了。</p>

想到这里,杨文岳感叹说道</p>

“如果当地的使鹿部和使犬部愿意归顺我大明,倒是可以授予他们官职,让他们帮忙管理瀛洲囚犯。”</p>

“对了,北州府当地的乌塔里人招募如何了”</p>

杨文岳说起了北海道的本土人种乌塔里人,这些被幕府成为阿伊努人的当地人种是大明在开拓北州府时的主要拉拢对象。</p>

乌塔里人属于黄种人和白种人的混合类型,皮肤比较黑,五官具有着欧罗巴人种的典型特征。</p>

在乌塔里人的语言中,“阿伊努”是“人”的意思,因此很多乌塔里人不喜欢“阿伊努”这个称谓。</p>

当大明来到北州府,解放了被当地大和人奴役的乌塔里人时,他们便表达了希望官府称称呼他们为乌塔里的想法。</p>

在他们的语言中,乌塔里有着“伙伴”的意思,而杨文岳也没有那么矫情,直接在北方开拓部队里下达了称呼当地人为乌塔里人的指令。</p>

杨文岳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拉拢人数较少的当地乌塔里人来管理瀛洲囚犯。</p>

瀛洲囚犯的总数毕竟有二百八十多万人,依靠明军眼下七个营的兵力很难管理,而使用瀛洲本土人种又不太可能,因此和当地土人有仇的乌塔里人就成为了杨文岳的拉拢对象。</p>

乌塔里人长期生活在这片极北之地,以渔猎为生,总人口不超过三十万人。</p>

在明军覆灭幕府前,南边</p>

的大和人逐渐北上,与原住民的乌塔里人不断发生纷争,矛盾不断激化。</p>

仗着武器的先进,北迁的幕府大名还发动过许多次镇压乌塔里人的军事行动。</p>

在这种两族矛盾存在的情况下,使用乌塔里人管理幕府囚犯就是杨文岳最简单的想法。</p>

不仅如此,他还准备用使鹿部来管理之后北迁东奴儿干地区的瀛洲囚犯,因此他特意询问了一下曹鼎蛟。</p>

曹鼎蛟的回答倒是很快,他直接说道</p>

“之前释放的那两千多乌塔里人成为向导,带我们找到了不少当地乌塔里部落的人。”</p>

“虽说大部分乌塔里部落的人都抗拒被我大明统治,但也有不少部落表示可以顺从官府,成为官府的衙役,但是他们不想交税。”</p>

“不交税”杨文岳皱了皱眉,显然有些不太高兴,但曹鼎蛟很快解释道</p>

“当地的乌塔里人以捕鱼,狩猎为生,我们可以给他们在这两项免税,之后分地给他们,教他们耕种来收取田赋。”</p>

“这倒是可以”杨文岳听完了解释,倒不觉得有什么了。</p>

捕鱼和狩猎的税太杂太小,哪怕是乌塔里人愿意交,杨文岳也不会要,因为组织收税需要人,而北州府的汉人太少了。</p>

为了一点捕鱼和狩猎的税和乌塔里人不和,这并不值当</p>

“朝廷那边要求每年运回三百万两白银和六百万石米麦。”</p>

杨文岳忽的开口说起了瀛洲承担的赋税事情,然后看了一眼北州县城外那几万劳改的囚犯,转头又道</p>

“单纯开拓北州府不行,况且供应朝廷后,北州府日后二百万囚犯的粮食也难以供应。”</p>

“那二百八十万囚犯,先调出八十万来北州府开拓,剩下的二百万暂时放在本岛和北岛开拓吧。”</p>

北海道的拓荒之路从原始森林开始,囚犯需要砍伐森林,开垦农田,开辟道路,这些都需要时间,也需要粮食。</p>

杨文岳不可能不给囚犯粮食,就强制让他们劳改,这样不仅会引发暴动,还会导致囚犯数量大量骤减,影响开拓北亚墨利加的计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