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帝位不稳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992 字 3个月前

“今年大旱确实大大减退,许多地方断了的水源都”</p>

仲夏宫里,朱由校坐在龙桉背后处理奏疏,而在他们面前坐着的是特意从京城赶来汇报事务的顾秉谦、毕自严、温体仁三人。</p>

此刻侃侃而谈的是温体仁,而他在徐光启致仕后,经过朱由检的推举成为了工部尚书,这让刑部的周延儒差点把牙咬碎。</p>

倒是施凤来心里高兴,心想浙党什么都没干就捡了一个工部尚书。</p>

袁可立他们虽然不舒服,但徐光启确实年岁太高,只能让他致仕。</p>

至于顾秉谦,这老狐狸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只是静静看戏。</p>

他心里清楚得很,齐王为什么会推举温体仁去做工部尚书说白了就是因为温体仁遵循“不做不错”的原则。</p>

因为大明的大搞基建,所以眼下的工部是钱粮流入流出最多的一个地方。</p>

温体仁不做不错,有事就按照齐王说的做,这是最符合齐王想法的做法,因为温体仁会完完全全的照搬,也不让下面的人更改。</p>

只要他照搬朱由检发下来的政策,下面的人也不改,那出现事情,齐王就怪不到他头上。</p>

这种原则,或许会让很多事情变得死板,但齐王眼下要的就是死板。</p>

“入秋以来,湖广、南直隶、广东、四川各地旱情尽数减退,雨季更是瓢泼大雨,许许多多河流都续上了,便是山陕二省,也下了几场雨”</p>

“工部在过去几年修建了大量的堤坝和水库,加固了黄河两岸,又梳理了黄河”</p>

“眼下山陕两省水库里的水,足够支撑百姓种上几个月的菜,不至于让大量百姓寻觅野菜。”</p>

“加之御马监调粮得体,常平仓开仓放粮,而地方布政司安置百姓有功,陕西和山西的粮价已经分别下降到了四百文一石和五百文一石。”</p>

温体仁的嘴皮子确实厉害,他的几番言语下,前几年朱由检和徐光启、王舜鼎几人的功劳,都快变成他的功绩了。</p>

只是坐在这里的人,无不是这个时代的人精,因此众人虽然听着,心里却不以为然。</p>

朱由校处理着奏疏,耳朵也一直听着,对温体仁的汇报虽然有些不满,但大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p>

处理好一份奏疏,他缓缓抬头看向三位大臣:</p>

“山西的粮价,为何比旱情更严重的陕西高北直隶不是一直都在调粮接济吗”</p>

“万岁”毕自严作揖,然后才回禀道:</p>

“陕西经过几次迁移,到目前为止,省内已经仅有三百八十余万人了,而关中八百里秦川和河套六百里河川一直没有大面积的缺水。”</p>

“因此,在渭河、径河、黄河沿岸的近一千八百余万亩耕地一直在耕种。”</p>

“去岁陕西有民五百万,粮食自然不够吃,而眼下人口锐减,粮食虽说少有不足,但算上河南和四川的调粮,实际上是差不多了。”</p>

说到这里,毕自严再度作揖:</p>

“反观山西,按照年初地方黄册的汇报,山西有民六百九十七万,全省虽说有五千二百余万亩耕地,但其中七成都是旱地,只有三成是水浇地。”</p>

“想要凭这不足一千五百万亩的水浇地,养活这近七百万山西百姓,这确实”</p>

话说三分满,毕自严没有继续说下去了。</p>

“北直隶今年准备调多少粮给山西”朱由校自然向后靠,双手搭在扶手上,眉头紧锁。</p>

“按照御马监和户部的估计,应该能不费银子的调七百万石前往,过程会损耗三十万石左右。”</p>

毕自严规规矩矩的回答,但朱由校却紧锁着眉追问:“那这粮食,够山西百姓吃吗”</p>

“这自然是不够的”毕自严心平气和的回答,丝毫没有慌乱。</p>

比起朱由检的气场,朱由校的气场弱太多了。</p>

对于他们这些饱经朱由检气场压迫的老油条子来说,回应朱由校的质问,这难度轻轻松松</p>

“你胸有成竹,吾希望听到你已经把事情安排妥当了。”</p>

朱由校眯了眯眼,毕自严也继续毕恭毕敬的回答:</p>

“臣看了一下各省今年大概的情况,这其中四川和河南两省足以供应山西、陕西两省。”</p>

“足以供应”朱由校有些不相信,而毕自严胸有成竹:“足以供应。”</p>

“为何”朱由校质问,毕自严不慌不忙的回答:</p>

“全赖孙传庭清缴不法士绅,而李邦华查田有功。”</p>

“说”朱由校心里有了不好的预感。</p>

面对他的预感,毕自严则是侃侃而谈道:</p>

“今岁六月,李邦华与四川七千多名官员奔走半年,又托西军都督府帮忙清查,总算清查四川田亩。”</p>

“清缴士绅后,全川耕地,共计二十七万六千余顷,而四川之民不过四百二十五万余人”</p>

毕自严的话,让朱由校下意识捏紧了扶手,但很快松开。</p>

这一举动被顾秉谦三人看在眼里,心中不免有些高兴。</p>

“果然比起少年老成的齐王,还是万岁要好对付些”</p>

这或许是三人难得在心里达成默契的一次,而这样的难得,也是建立在他们被朱由检不喜不怒的气场压抑下形成的。</p>

如今的朱由校不过二十六岁,与顾秉谦这些一层层在党争中筛选上来的老油条对比,他还是太嫩了。</p>

不是说他手段不行,而是对比朱由检,他成长速度太慢。</p>

当然,平常的他也能做到朱由检口中的“不露喜怒于面”,但四川的事情容不得他安定。</p>

按照一顷百亩来算,四川共有田二千七百六十多万亩,而仅在五十年以前,张居正新政清查中,四川才仅有一千三百多万亩耕地,而眼下突然翻了两倍不止。</p>

是四川百姓勤劳然后五十年时间里开垦了这么多田地</p>

自然不是</p>

说清楚些,这些田地早就开垦出来了,或许五十年前没有那么多,但也差不到哪里去。</p>

之所以朝廷一直不知道,便是赖在那被孙传庭所杀的大小四川士绅身上。</p>

这藏匿的可不是小数目,是整整一千四百多万亩耕地,即便按照三十赋一,也能交上来近百万石米麦。</p>

按照朱由检十赋一的新政,明年开始,每年四川都能贡献七百万石米麦,折色最少三百万两。</p>

在这万历年间,四川每年上缴米麦不过百万石,杂项银子一百万两左右,折色最少只有一百四十万两。</p>

可以说朱由检的新政颁布,加上孙传庭的“杀戮”,四川的赋税整整翻了一番还多。</p>

朱由校不确定,其他南方各省,会不会有这么严重的隐瞒状况,但以他作为皇帝的性格来说,他宁愿相信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