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扬帆起航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707 字 3个月前

“至七月初一,关外三省齐民编户,土地丈量之后的户口耕地如下”</p>

“东海省五万三千四百三十二户,口二十四万六千二百零九人,耕地二百九十七万六千四百零三亩,熟地尽数发放完毕,粮食富裕十万石左右。”</p>

“漠东省十七万八千六百九十七户,口七十一万五千人整,耕地一百九十六万四千三百零九亩,粮食缺口三百万石左右。”</p>

“北山省三万一千三百二十七户,口一十三万二千七百九十三人,耕地四十一万六千五百二十七亩,粮食缺口一百二十万石左右。”</p>

“另外,辽东”</p>

“算上辽东,东北四省的人口是八百八十九万四千三百二十九人,耕地数量是三千六百六十二万一千七百四十二亩,粮食缺口约一千三百余万石。”</p>

七月中旬,当户部尚书毕自严带着关外四省的最新数据来到长春殿,向着朱由检回禀的时候,朱由检大致了解了东北的情况。</p>

“不过,四省有草场八亿余亩,足够放养牛羊马匹千万,如果肉食得当,那粮食的缺口或许可以下降到六百万石。”</p>

毕自严把东北的情况一一说了出来,而朱由检闻言,便靠在椅子上回道</p>

“也就是说,按照东北四省平均一亩七斗米的亩产来说,国朝最少还需要开垦九百万亩耕地,才能满足当地所需,让其自给自足”</p>

“正是”毕自严作揖回礼,而朱由检闻言则是算了算这笔账。</p>

如果用人力的话,东北平原的开垦难度并不大,九百万亩耕地对于四省近九百万人口来说,也就是一年时间罢了,第二年就可以直接耕种,只是产量基本只有五斗,后续慢慢会涨上去。</p>

也就是说,纯粹的人力开发,最少需要一千五百万亩,因为新开垦田地粮食亩产不够。</p>

不过,这是最理想的情况下,因为眼下东北四省的大量人口,本质还是聚集在了辽东,因此必须加大开垦力度,才能让百姓前往辽东开垦。</p>

“殿下,是否将拖拉机都尽数调给东北四省,按照您所说的村集体来分村迁移。”</p>

毕自严忽的开口,让朱由检略微皱眉。</p>

分村迁移,这个是朱由检定下的政策,即强制性迁移一个村落一半的人口,也就是将眼下七百八十万人的辽东省人口瞬间分割,强行迁移三百九十万人北上。</p>

当然,这种强制迁移不是无偿的,而是会以村集体为单位,发放一定数量的拖拉机。</p>

例如眼下大明有拖拉机三千多台,如果按照一个村庄一千人,一个村子发三台来算,东北村落会增加三千九百个村庄,但大明要最少出一万两千台拖拉机。</p>

这个过程是慢慢进行的,但就算以眼下的三千台拖拉机来说,也可以迁移最少一千个村子北上,也就是一百万人。</p>

不过,毕自严这个提议,等同是在齐国口里抢饭碗,耽搁了齐国的发展。</p>

朱由检并不是因为自己的个人原因而皱眉,觉得毕自严说的不好,而是他觉得毕自严在知道齐国需要拖拉机,且拖拉机已经调往齐国的情况下,还提出这个提议,那实际上就是不想让朱由检前往齐国,想让齐国建设变慢。</p>

对于毕自严这样为了大明殚心竭虑的老臣来说,朱由检不忍苛责,因此他解释道</p>

“三千多台拖拉机已经运走了,目前估计已经抵达瀛洲,和金铉一起在前往齐国的路上。”</p>

“至于齐国的事情你不用担心,齐国建设还需要十几年的时间才能初具规模。”</p>

朱由检说的这话很隐晦,也就是他会在齐国初具规模后才离开大明。</p>

毕自严闻言,没有说什么,而是躬身作揖。</p>

朱由检见状,也开口说道“你的话说的不错,但孤有孤的考量。”</p>

“这样吧”朱由检想了想,准备出一些吸引辽东省百姓北上的政策。</p>

按照原本的政策,十人一台拖拉机来算,一千人的村落最少要有一百台拖拉机,而大明今年的拖拉机是肯定都要运往齐国的。</p>

至于明年的,旧港或许可以暂时停止工业开发,毕竟太远了,粮食北运需要时间,先满足北方再说。</p>

因此,明年六千台拖拉机里,除了齐国和北山的四千台,那还有两千台拖拉机可以供朱由检使用,也就是可以满足二十个村子。</p>

“明年开始,拖拉机三分之一运往齐国,三分之一运往北山,剩下的三分之一发给迁移关外三省的百姓。”</p>

朱由检说完自己的迁移安排,毕自严连忙询问“那之前迁移的百姓呢”</p>

“有熟地的暂时不用管,让他们等待开荒百姓都有了拖拉机再发给他们。”</p>

“没有熟地,而是在开荒的百姓,就按照十户一台发放。”</p>

“这”听到朱由检说十户一台,毕自严愣住了,并立马作揖道“十户一台是否太多了”</p>

“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那国朝每年顶多迁移两万户百姓”</p>

两万户百姓听起来很多,但算下来顶多十万人罢了,一年迁移十万,这得多</p>

少年才能迁移三百万人</p>

毕自严的担心对于朱由检来说并不算什么,他拂袖道</p>

“不想多发放迁移粮,便只能出这个办法。”</p>

“况且,工业区每日都在建设,明年只有两千,但后年或许就能有四千,大后年就是六千”</p>

“另外,这拖拉机也是要排队的,北迁的百姓按照十户一组,二十组为一村进行迁移,拖拉机由北向南供应。”</p>

越往北越难开垦,而拖拉机首要供给的就是靠北的百姓,让他们尽早自给自足,为朝廷缴纳赋税。</p>

“可如果是这样,那国朝每年发放的机器里,便只有发往齐国的能收回成本了,而另外三分之二的拖拉机,国朝只能每年亏损几十万两了。”</p>

毕自严提前告诉了朱由检这个事情,并在说完之后继续道</p>

“今岁户部已经积欠金融司一千多万银子,如果东北进行迁移,按照发放粮票和拖拉机的手段,那今年的积欠恐怕要达到一千六百万两。”</p>

大明没钱了,毕自严在透露这个消息,但朱由检闻言却道</p>

“积欠金融司的银子就不用还了,户部管好自己的赋税就可以。”</p>

朱由检让户部不用还金融司的银子,变相等于向天下金融放水一千多万两银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