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国事艰难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4234 字 3个月前

“广渠门通惠河码头招力工三十个一日三十文”</p>

“我我我”</p>

天启二年正月十九,京城骡马市街,伴随着一个身着绸缎的男人喊了一声,瞬间蹲在街道两侧的数十力工就围了上来。</p>

正月天气,京城不过三四度,呼气都带着白烟,而这些力工身上仅仅穿着了单薄的棉衣。</p>

那掌事男人间围的人多,吼了一嗓子,随后才指了指几个人,凑齐三十个人后,向着盔甲厂赶去。</p>

这一幕、在京城大街小巷出现,成千上万的力工前往了广渠门的通惠河,随后便见到了大兴营兵马押送一车车钱粮而来。</p>

那些力工双手插在袖中,等待大兴营官兵开口,才敢上前搬运。</p>

他们都知道、这应该是押送某地的军饷和粮秣,也知道一箱银子是他们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银子,但没有人敢有非分之想。</p>

此刻通惠河的码头上,商船百船聚泊,千帆竟泊,但却没有以往的热闹繁华。</p>

估计都知道了今天朝廷要运送钱粮,运河的官员胥吏提前通知,清理了场地。</p>

大兴营的参将站在一个马车旁边,对着里面的人有说有笑的,似乎是什么大人物坐在里面。</p>

“诶、你们说这是在等什么”</p>

晚明风气开放,加上大明律里明确规定了,雇主和雇夫、地主与佃户的关系属于交易,而非主仆关系,因此一些力夫也不怕被问责,在人群里有说有笑的询问。</p>

“估计是在等船吧,不过瞧这上千辆马车,估计今天要运的东西多了。”有个力夫吧唧着嘴回应。</p>

“多点好啊,要是每天都有活干,我们日子就舒坦了。”一个力夫笑着说,而这时有人开始骚乱了起来。</p>

一些力工朝着骚乱方向看去,原来是通惠河驶来了一艘艘高大的船只。</p>

这些船只和大明传统的船只外形有些不同,更窄、更长,船只的风帆也换成了硬帆。</p>

力工们在议论,一些大兴营的将士也在议论,对此、坐在马车上的朱由检看向了自己没能看到下水的武装商船。</p>

“下水了半个月,一点问题没有,大明的船匠果然手艺一流。”</p>

朱由检在心中感叹大明工匠在造船上的手艺,随后对坐在马夫位置的曹化淳询问道</p>

“船厂开始新的造船了吗”</p>

“回殿下,六十艘大船已经用阴干的船木开始建造了,龙骨在铺设中,三千料的武装商船应该在三月下旬就能造出来,四、五、六千料还需要考验工匠的手艺。”</p>

曹化淳对车内回应,顺带说道“万岁用封舟的榫卯连接技术,解决了这些大料船的连接问题。”</p>

“连接问题解决,接下来只需要解决水密舱和火炮卸力的问题就可以了。”</p>

“船厂掌事回话,说应该五月下旬就能把这三种船下水试航。”</p>

“嗯,暹罗的柚木阴干的怎么样了”听到自家皇兄用封舟的连接方法来套用新型船上,朱由检笑了笑,继续询问。</p>

“去岁八月开始阴干,剥皮之后,三十万料柚木,阴干到月初的时候,还剩下二十六万三千余料,估计再等七个月,只有二十三四万料了。”</p>

“嗯”听到三十万柚木,居然可以阴干获得二十三四万料,这大大超过了朱由检的预期。</p>

以吨位来换算,一料0325吨,二十三万料,便是七万四千多吨,大大超过朱由检估计的四万八千多吨。</p>

如果六千料的武装商船可以研制出来,那么四五千料的风帆战列舰研制的就比较简单了。</p>

五千料的风帆战列舰,也就是1625吨,同比较之下、欧洲人在南洋地区的船只不过是四百吨左右的武装商船,以及不超过三十艘的盖伦船。</p>

盖伦船又分为小型,中型,以及大型。</p>

因此、只要五千料的大明风帆战列舰研制下水,并且成功服役,那么南洋是大明后花园就不再是梦想。</p>

只需要二十艘这样的风帆战列舰,就足够称霸马六甲以东。</p>

如果以四十三年后的第二次英荷战争来说,大明只需要为这二十艘主力舰,配置上四千料、三千料的战列舰,二千料左右的巡洋舰。</p>

那么舰队总规模,将会达到恐怖的三百艘,一万四千多门火炮,十二万水兵。</p>

同比较下,四十三年后的第二次英荷战争,双方规模加在一起,也不过212艘战舰,32艘纵火船以及14艘通讯船,21艘武装商船,9200门火炮和43万水兵。</p>

这是英荷两国积攒了一个世纪的家底,而大明如果想要制造出朱由检心中的三百艘战舰,需要多久</p>

技术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只需要天津船厂、龙江船厂两地发力,加上暹罗国柚木运输得力,最多五年时间,就可以建造出这个无敌舰队。</p>

届时、好望角以东、美洲以西,都将在大明水师的旌旗下匍匐。</p>

以这三百艘军舰为主体,可以分出八支地区性无敌舰队。</p>

届时、中南半岛的柚木,南洋的橡胶</p>

、黄金,香料,南亚的贸易市场,都将被大明一家独霸。</p>

其所能获取的利益,将会达到每年三百万两起步。</p>

朱由检虽然不奢望维持这么大的舰队,但打个五折还是需要的。</p>

“哔”</p>

在他这么想着的时候,水军三卫的所有船只都抵达了码头,开始放下了船梯。</p>

“行了、都干活吧”</p>

见船只靠岸,伴随着大兴营参将开口,两百多皇店的牙行掌事便通知了所有力夫开始干活。</p>

上万力夫在可以停靠上百船只的码头开始小心翼翼的干活,把一箱箱沉重的银子、一袋袋粮食背上了货船。</p>

同时、一门门坳黑的火炮也在水军三卫的注视下被推了出来。</p>

他们迫不及待的开始接收火炮,并在同一时间将火炮推上固定的炮口。</p>

这一幕被朱由检看到,他不由笑着摇了摇头,心想这群家伙要是知道,他们现在坐着的只是补给船,会是什么感想。</p>

或许自从刘大夏烧毁宝船图纸,郑和航海资料开始,大明水师就不敢再奢望,能指挥三千料的大船了吧。</p>

大明有技术,但没有图纸,朱由检恰好了图纸,而朱由校则是总结了两方船只不同,取长补短之下,弄出了它们。</p>

望着火炮被一尊尊的吊起来放上炮位,望着白银粮食被运上船只,望着一艘艘货船满载而走,朱由检心中十分高兴。</p>

他高兴的不止是船运,还有码头上的力工们。</p>

开春时节,百万人口的京城是无法太多就业岗位的,而来到京城的底层百姓,大多都是秋收之后赶来,准备在冬季赚些工钱回家的。</p>

眼下已经开春,距离春种不远了,但京城之中却没有太多工位给他们。</p>

像朝廷调度这种,维持几天的装货运货,可以让一群力工存下不少钱,赶在春种前回家。</p>

“或许我需要先解决脚下的百姓生计”</p>

望着那些明明身上满是汗水,却在搬运完货物有说有笑的人,朱由检心中感触很深。</p>

他总想着未来,总想着辽东、西北、西南,对于脚下的北直隶、山西等地,却只有分地这件事情惠及了百姓。</p>

但这惠及了多少或许只有三分之一的百姓罢了。</p>

如果他连剩下三分之二百姓的生计都解决不了,何谈解决整个大明的百姓生计</p>

想到此处,他沉吟了片刻,在想有什么能解决这么多百姓生计的办法。</p>

首要的,用人最多的,必然就是大基建。</p>

但问题眼下大明的基建,往往是通过百姓服徭役来完成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