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子不类父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854 字 3个月前

“朕观古今贤能者遇君有迟速,名彰有先后,奈何时运之不齐,壮衰之相临”</p>

“皇极殿大学士毕自严,中极殿大学士朱燮元二人诚为国之柱石,今、年高致仕,故加授毕自严为太师,朱燮元为太保。”</p>

“日后养老于家,尔往钦哉”</p>

十月二十二日,在毕自严和朱燮元致仕回家的路上,来自南京的锦衣卫截停了他们,并宣读了朱由校的圣旨。</p>

朱由校没有杀二人,或许是他认为二人做的没错,又或许是他害怕担心杀了这二人会让守旧派老臣分崩离析,总之他不仅没杀二人,还授予了二人“三孤”的虚衔。</p>

尽管朱由校正直壮年,二人不可能以三孤的身份辅左未来的朱慈燃,但有了这官职,加上以往的虚衔,二人致仕后的生活却有了充足保障。</p>

面对这份圣旨,毕自严和朱燮元分别在回乡的路上下车接过,他们表情平澹,似乎早就知道了皇帝会这么做。</p>

他们敢这么做,还能藏这么多年,首要就是因为他们的地位和手段。</p>

且不提朱由检销毁了大量证据,单单二人守旧派砥柱的身份,就注定了朱由校不敢杀他们。</p>

不过,朱由校杀不了是一回事,想不想杀又是另一回事。</p>

如果他想杀,完全可以去质问朱由检。</p>

只是到了最后,他还是假装没事人一般,给予了毕自严二人作为文臣的最高荣誉。</p>

没有过多的言语,送完圣旨的锦衣卫与太监在之后便离去了。</p>

同样踏上归途的,还有毕自严和朱燮元。</p>

事情发生后的第二天,陆文昭将这件事情汇报给了朱由检,但朱由检只是颔首表示知道了,并未开口对这件事说什么。</p>

他只是转身看向了曹化淳,叹了一口气说道</p>

“你干爹这次正面冲撞皇兄,在司礼监里,怕是不太好办事了。”</p>

他的话让曹化淳作揖回礼“干爹给奴婢回过信,万岁并没有迁怒于他,也不准他递辞疏。”</p>

“奴婢想来,应该是不会有事的。”</p>

曹化淳解释着,而承运殿里的朱由检听闻也转头看向了陆文昭</p>

“你家那孩子,眼下陪着太子,日后也能有好路子走,你不必担心。”</p>

“太子仁厚,卑职并不担心。”陆文昭尴尬笑着回礼,显然他对自家长子的作为很无奈,对朱由检改正他的性格也很庆幸。</p>

他常年不在京城,不知道家中孩子的心性,如果不是朱由检,恐怕陆元高会变成一个唯利是图的人。</p>

想到这里,陆文昭就不免羞愧。</p>

“齐国的移民得持续,黄龙的来信基本能表达大部分将领和官员的态度。”</p>

朱由检走回位置上坐下,对着站在殿内的三人说道</p>

“不说他们,便是你们三人也是一样。”</p>

“齐国的人口越多,你们过去便越是享福。”</p>

“今年各大船厂又下水了四十艘蒸汽轮船,虽然不能都用来移民,但拿出二十艘还是可以的。”</p>

“眼下参与齐国移民的船只有六十艘,每艘每年能来回跑六趟,每年能移民的人数不下二十五万。”</p>

“江南的百姓如果热情消退了,那开放各省百姓移民齐国也是可以的。”</p>

“不管是汉人还是西南少民,移民到了齐国就是齐国的国民。”</p>

朱由检要加快齐国的移民,因为齐国眼下的拖拉机开垦田地数量,足够养活百万齐国人。</p>

除此之外,每年齐国还在增加上百万亩耕地,这点也是齐国领先诸国的最大优势。</p>

另外,迁移西南少民,降低大明的少民比例,也是朱由检需要做的事情。</p>

他可以保证自己镇得住少民,却无法保证自己走后,地方官员不会盘剥他们,让他们发生暴乱。</p>

“奴婢卑职领命”</p>

陆文昭三人作揖应下,朱由检见状也摆手示意他们可以退下了。</p>

三人退下先去办朱由检交代的事情,随后朱由检自己则是查阅了一下西域的事情。</p>

从收复西域开始算起,目前已经过去了五个月的时间。</p>

粮草辎重转运的也差不多了,各省百姓对西域的态度也可见一斑。</p>

五个月的时间过去,即便是距离安西、北庭两省最近的河西省,也不过陆续只迁移了一万四千多人。</p>

其它的北方、南方各省加在一起,迁移人口甚至不到一万五千。</p>

也就是在过去五个月的时间里,大明只做到了每个月迁移不到六千人,平均每省每个月只有两千多移民。</p>

这样的情况比东北四省、南部四省的迁移情况还要慢,除了南昆仑、岭北、小西洋外,便数单于、北庭、安西三省迁移最慢。</p>

便是南州这样的地方,迁移司每个月也能迁移五千人前往。</p>

只能说内陆省份、边塞省份的名声有些不好,耽搁了西域移民实边的计划。</p>

安西、北庭两省现在的问题不是耕地够不够,而是人口严重</p>

不足。</p>

按照每人二十亩,每户一台拖拉机的迁移政策都吸引不到多少百姓前往,朱由检也是没有太多办法了。</p>

他分配给两省的三万六千台拖拉机,眼下却连使唤它们的人都不够,只能让北军的兵马与民夫暂时用着。</p>

士卒每日俸禄四十文,民夫二十文,每日的开销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p>

让他们在那里种一年的地,朝廷单俸禄工钱就得发出去八十几万两。</p>

朱由检心里也是十分着急,恰好今年的囚犯早早流放岭北,根本无可用之人。</p>

为此他只能皱着眉头放下手中的文牍,稍微揉了揉有些僵硬的眉心。</p>

恰好这时,王承恩率先办完事情回来,同时也搬来了许多文册。</p>

“殿下,南州的文牍送来了。”</p>

王承恩将南州的文牍抱到了他的桌上,随后将汇总拿起,走到朱由检面前,双手递出。</p>

“今岁南州人口已经突破七十八万,耕地也有二百零六万亩了。”</p>

“南州布政司上疏,说是明年秋收便能缴纳南州的第一笔田赋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