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秋风起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937 字 3个月前

“皇城三卫,内帑,这些都可以妥协,太子上位也是可以的,但是决策”</p>

官吏坊内,在陆元高走后不久,成德就召集了燕山派在京高官们,把齐王的底线告诉了他们。</p>

面对朱由检的这些底线,不管是兵权还是内帑银,或者是太子掌权,燕山派的高官们都可以点头应下,唯独决策权这里,他们有些迟疑。</p>

“依我看,决策可以给太子和万岁,但最主要的还是得废除这些严酷的律法。”</p>

狭小的会厅内,十余名燕山高官们讨论了起来,而成德不显山不露水的坐在主位看着他们讨论。</p>

一名兵部官员站起身对众人作揖一圈,随后才说道</p>

“兵马司的情况我了解,虽有六十万之众,但只需十营拱卫营便能击溃。”</p>

“与齐王交手非我等本意,动刀兵惹百姓受兵灾,这是万万不可的。”</p>

“只要万岁和太子、齐王愿意更改大明律之中的严苛律法,并且不改对于官学、官制的新政制度,那都是可以议论的。”</p>

“没错”礼部官员起身作揖一圈,紧接着说道</p>

“先宋时期,文官派别之斗,派别之分并不是没有,但大多也不过是流放、发配罢了,何曾有新政大明律之中的诛九族、三族之说”</p>

“再提地方,齐王的分税制是好事,可对于官员的考功,一年一次是不是太过频繁了”</p>

“依我之见,恢复当年的三年一次便足以。”</p>

啪啪啪啪</p>

此人说完自己的己见,四周便响起了拍桉之声,显然都十分认可他所说的这些话。</p>

燕山派和齐王并没有什么利益纠纷,当年希望齐王做皇帝的人,早就已经在岁月和官场的腐蚀下抛弃了这种想法。</p>

他们虽然口口声声说着“民贵君轻”,但为的也是巩固自己的权力,保障自己的性命。</p>

齐王要走,能给燕山派带来的就只有一个变动,那就是人员变动。</p>

古往今来,莫说朝堂,便是一个普通的店铺,一旦换了掌柜,那下面的账房、活计、马夫都得一个个的更换,更何况一个皇帝呢</p>

东宫那几百名官员看似不多,却都是太子朱慈燃的嫡系。</p>

朱慈燃要是主政,这群嫡系难不成还在做普普通通的七八品官员谁不想更进一步。</p>

改律法,是为了不让朱慈燃主政后找他们麻烦。</p>

毕竟众人谁的屁股都不干净,仔细一查肯定能查到够斩首的罪刑。</p>

既然如此,那就把律法改了,到时候即便朱慈燃主政,众人要让出位置,也不至于如当年陕北民变一样,被锦衣卫抓去挨个跪在黄河边被砍头。</p>

先保命,再保权。</p>

“太子主政,我并不反对”</p>

人群里,燕山派的一名官员看向了成德,继而说道</p>

“新人主政,自然要安排自己的人,这是人之常情,你我也都能理解。”</p>

“可依照太子在去岁移民之中的狠辣来看,谁又能保证太子安排好了自己的人后,不会对我们这批老臣痛下杀手”</p>

“即便是万岁、太子三人都口头承诺,但谁又知道他们会不会反悔”</p>

“为君者最要脸皮,这些年我等对万岁、太子驳回的奏疏,恐怕堆起来要比这房屋还高三丈。”</p>

“当初在大朝会上咄咄逼人的质问万岁,那也不是一次俩次。”</p>

“现在殿下要就藩,他倒是可以一走了之,那我等呢”</p>

“殿下会安排好的”成德听不下去了,不免出言打断。</p>

他能理解这群人想保命保权力,可一个个的都把责任推给齐王,这便让他听不下去了。</p>

他不由的扫视众人一眼,随后继续道</p>

“在坐诸位,有一大半都曾经是边卒子弟,农户子弟。”</p>

“若无殿下施恩发田,那诸位还能在这里身着官服,义正言辞的批判殿下吗”</p>

“你们说殿下一走了之,殿下为何不能一走了之”</p>

“殿下可曾说过他要做皇帝这样的话不都是汝等自我臆测,强加在他身上的吗”</p>

“现在嫌弃殿下不管你们,若是殿下真的不管你们,你们恐怕早就如京城之外的饥民般,此刻忍饥挨饿,衣衫褴褛的等着火车迁移了。”</p>

成德是生气,但他没有责骂谁,而是用说教的口气说着众人。</p>

眼下这批高官,大多都是燕山第二期学子,他作为学子加魁首,自然有身份去说他们。</p>

“还有”</p>

“彭”</p>

成德忽的一掌拍在旁边茶几上,吓了众人一跳。</p>

“别一口一个齐王”成德骂道</p>

“在燕山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吃了殿下那么多年的口粮,即便不称老师,也当以殿下称呼”</p>

“我等失态”见成德发了脾气,众人这才摆正心态,连忙躬身作揖,以示告罪。</p>

见他们告罪,成德这才收回手,撑在椅子扶手上对众人皱眉道</p>

“事情摊开些,若是只想保命和</p>

守权,那大可不必搞这么多杂事,只需三件事便足以。”</p>

“其一,皇帝太子不得再发中旨、令旨。”</p>

“其二,新届阁臣之中,我等要占据最少三席,并且阁臣永定为六席,六年一轮换,病逝任上或致仕再由内阁票拟选拔新阁臣,司礼监也不得随意截留内阁奏疏。”</p>

“其三,裁撤东西两厂,可保留锦衣卫,锦衣卫不得随意拿人,需要皇帝、太子请三司调查后方可拿人,而锦衣卫也依旧供万岁、监国直接节制。”</p>

成德把事情揉碎后,一字一句的摆出来给众人看。</p>

中旨和令旨,这是朱由校、朱由检两兄弟当年最喜欢用的手段,因为他们掌握军队,只要发出中旨,军队就会立马逮捕地方官员,。</p>

中旨和令旨被废除之后,皇帝和太子再想做什么事情,就只能走内阁、司礼监、六部、五军都督府这条路子了。</p>

因此,这里牵扯出了第二件事情。</p>

内阁永定为六席,新一届阁臣中燕山派最少占据三席,并且阁臣是六年一换,除了病逝和阁臣致仕外,皇帝不得随意更换阁臣。</p>

也就是说,如果皇帝要下发什么旨意来秋后算账,那即便另外三名阁臣支持,但保留一半席位的燕山派,也完全可以选择驳回。</p>

如此,皇帝的奏疏也就执行不了了。</p>

虽然驳回不了,但最少能搁置,而这一搁置,便能维持六年时间。</p>

等到下一届阁臣选举,那时候已经是最少天启二十七年了。</p>

这么长时间,足够燕山派众人推举出新人入阁,继续维持这样的僵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