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 反明同盟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821 字 3个月前

“铛铛铛”</p>

天启二十三年二月初九,在大明还沉浸在齐王即将就藩的风波时,一个为了抵抗大明的联盟应运而生。</p>

在悠扬的钟声里,三位身着各国服饰,却满怀心事的使臣走进了霍尔木兹港口的一座石屋内。</p>

他们满怀心事,却又小心翼翼,不仅没有带护卫,便是自己也打扮的十分低调。</p>

从某些角度来看,他们更像是三个商船上的商人。</p>

他们之所以这样的警惕且低调,都是为了躲避大明朝布置在他们各国的那个神秘组织锦衣卫。</p>

只是,当他们三个先后走进石屋后,他们分别脱下了长袍,以三角圆桌的座位方式坐下。</p>

“时间很紧迫,我们必须在最快的时间里促成结果,不然或许会引起大明人的注意。”</p>

当奥斯曼帝国的外务代表阿拉合开口,掌控了霍尔木兹的波斯外务代表阿巴西也点了点头。</p>

在自己的地盘上还需要这样的畏首畏尾,可见他们对锦衣卫的情报侦察能力感到十分畏惧。</p>

“大明的势力太过庞大,现在更是从东欧到河中,再到南亚分别插手我们的国事,如果我们再不团结,那很有可能会被它逐个击破,轻易取代。”</p>

莫卧儿的外务代表胡维纳尽力将大明对各国国事插手的程度夸大,而阿拉合和阿巴西尽管知道事情被夸大,但他们还是忍不住的点了点头。</p>

这样诡异的一幕,足以让了解这三个国家的一些政客瞠目结舌。</p>

奥斯曼帝国、萨法维波斯帝国、莫卧儿帝国</p>

这三个国家就好像是三国的关系,尽管莫卧儿和奥斯曼没有冲突,但萨法维波斯却常常为了不让国家腹背受敌而向莫卧儿示好。</p>

莫卧儿也心知肚明,因此往往也接受这样的示好,但同时并没有接受萨法维波斯提出的结盟需求。</p>

原因很简单,既莫卧儿虽然接受波斯的示好,但两国依旧有不可调协的矛盾。</p>

坎大哈,这个已经被大明拿下的地区就是两国难以调协的矛盾。</p>

说起坎大哈,还得从两国的结交开始说起。</p>

萨法维王朝与莫卧儿王朝的相互往来,可以追溯到两国的开国君主。</p>

早在1510年12月,伊斯玛仪一世击溃希瓦族汗国的时候,被萨法维军队解救出的战俘中就有喀布尔统治者巴布尔的妹妹,这个巴布尔即是后来印度莫卧儿帝国的开国皇帝。</p>

伊斯玛仪一世热情接待了这位公主,并且将其送回巴布尔处,这便是萨法维朝廷和莫卧儿王朝之间友好关系的开端。</p>

翌年,凭借着这层关系,巴布尔派使臣前往萨法维波斯宫廷,在表示感谢的同时发出请求,希望波斯发兵相助,攻打帖木儿帝国的首都撒马尔罕,夺回其领地。</p>

之后,巴布尔也在波斯援军的帮助下夺取了撒马尔罕,并在该城以萨法维皇帝的名义做祈祷。</p>

再往后,巴布尔从喀布尔出兵攻打印度,占领了印度北部,创建了莫卧儿帝国,并在之后去世,而他的继承人胡马雍也是萨法维波斯的支持者。</p>

这样的关系,让日后胡马雍在遭遇阿富汗人苏尔发动的叛乱时,可以顺利逃至波斯宫廷避难。</p>

不仅如此,萨法维波斯的国王还答应了士兵,以帮助胡马雍重新夺回王位。</p>

不过作为交换,波斯要求胡马雍接受以下三个条件</p>

其一,改宗什叶派。</p>

其二,赠出钻石。</p>

其三,割让此时已为胡马雍的兄弟卡姆兰控制的坎大哈。</p>

面对这样的三个条件,胡马雍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并在之后借助这支军队成功击败了阿富汗人苏尔,夺回了他失去的王位,并恢复了莫卧儿王朝在印度的统治。</p>

不过,胡马雍一直没有正面回应当初承诺割让坎大哈的事情,这让波斯十分愤怒。</p>

因此在之后,波斯出兵坎大哈,攻占了从1527年起一直由印度管辖的这个省份。</p>

这样的举动致使莫卧儿帝国十分愤怒,干脆中断了与波斯朝廷的往来。</p>

不过,如果仅仅是这样,那还不足以让两个国家翻脸。</p>

真正让两个国家翻脸的,是之后波斯遭遇奥斯曼入侵,同时爆发内部动乱,无奈向莫卧儿祈求,结果遭到莫卧儿大臣强烈拒绝之后。</p>

在双方关系降低到冰点的同时,坎大哈也随着两国的关系不断下降而成为了两国交手的导火索。</p>

由于坎大哈地处印度莫卧儿帝国、中亚的喀布尔和萨法维帝国之间,因此对于莫卧儿王朝而言,喀布尔和坎大哈就是印度的两扇门。</p>

这两扇门,一扇通向突厥之地,另一扇通往波斯,都是对于莫卧儿来说极为重要的存在。</p>

同时,对于萨法维波斯来说,坎大哈不仅是从西南方向进入喀布尔的大门,而且还控制着经波伦关隘到印度的重要路线。</p>

正是由于坎大哈在商业和军事上的重要意义,使得该地从十六世纪开始,成为波斯萨法维帝国与印度莫卧儿帝国之间</p>

争夺的对象。</p>

从十六世纪开始,坎大哈在波斯萨法维帝国和印度莫卧尔帝国之间数次易手,直到明军出兵占领咯坎大哈,两国的争夺才宣以明军坐收渔翁之利而结束。</p>

当坎大哈被大明占领后,两国的矛盾也就不存在了,而这也是促成了两国和谈的原因之一。</p>

“我们可以承担大明最直接的压力,但贵国需要防备的只有大明的仆从鞑靼人。”</p>

“因此贵国必须撤走在波斯边疆的军队,以此来保障波斯可以和我们共同抵抗大明的入侵。”</p>

莫卧儿的代表马维纳向奥斯曼帝国的阿拉合诉说着莫卧儿与波斯的窘迫,同时也说出了奥斯曼为什么要参与联盟的原因。</p>

当林丹汗改旗易帜,成为大明蒙古国的时候,奥斯曼面对的压力就从蒙古人变成了蒙古人和大明人。</p>

奥斯曼的海岸线尤为漫长,加上北部派兵支援需要翻越高加索地区,因此对于奥斯曼来说,一旦他要帮助己方的仆从国克里米亚和蒙古人为敌,那大明加入战争的可能性也就会增多。</p>

最重要的是,其国内亲近大明的穆拉德四世苏丹已经去世,而接任他位置的苏丹被称为“易卜拉欣一世”。</p>

易卜拉欣一世并不像穆拉德四世一样亲近大明,反而由于大明抢占了小西洋贸易线而对大明充满了不满。</p>

这原本的不满,加上蒙古人影响到了奥斯曼帝国的奴隶贸易,自然就进阶成为了敌意。</p>

可以说,三国之间充满了复杂的关系,但因为大明四面出击的做法,促成了三国联盟的开端。</p>

“我们可以撤走在边境的大部分军队,条件是你们也必须撤走自己的军队,并且如果大明直接参与鞑靼人对我们的战事,你们必须想办法应对。”</p>

奥斯曼代表阿拉合诉说着自己的需求,内容看上去十分正常且合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