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鲸落万物生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925 字 3个月前

“呜呜”</p>

“叮铃铃”</p>

七月,齐国的移民潮不仅没有衰退的迹象,反而队伍还越发壮大了起来。</p>

南直隶的龙江港口几乎被陆续抵达的齐国移民“占领”了三年时间,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姓抵达这里,然后又在十几天内被陆续迁移。</p>

大明的蒸汽轮船数量已经达到了五百艘,而其中有三百艘就是专门用于迁移齐国百姓的。</p>

对于一个王朝和皇帝、权贵阶级来说,除了在天灾弥漫的时候,其他时候百姓都是一种资产。</p>

可是在大明朝,尽管齐国迁移走了大明近四十分之一的人口,但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p>

为了送走他,权贵阶级们默不作声,而直接损失利益的皇帝和太子更是推波助澜。</p>

三百艘蒸汽轮船加航道上的近两千艘货船,这样的规模让齐国的各个港口,每天都需要接受来自大明的数千移民。</p>

从北亚墨利加到南亚墨利加,汉人的足迹遍布沿海,几乎每一艘船都能给齐国带来一个新的村庄。</p>

移民的到来,让齐国那庞大的官员系统得到了充分的释放。</p>

夏允彝是七月二十六赶回的西京城,而齐王妃的船只将会在八月初一抵达西京城。</p>

对于这件事,齐国官员都很重视,因此夏允彝赶回西京城后,便连忙针对移民和齐王妃的事情召开了会议。</p>

会议的地点还是在长史府,因为齐王未抵达齐国,因此朝会必须留到他抵达时才能召开。</p>

不算大的长史府内挤满了官员,占地半亩的会厅里,最少有不下二百名五品以上的官员。</p>

夏允彝坐在首位,面对下面那庞大的官员队伍开口道</p>

“先说国事,再讨论娘娘她们抵达的事情。”</p>

“眼下,天津造船厂的师傅已经抵达西京造船厂,这代表西京造船厂需要增加投入,五年后必须达到年产三十艘蒸汽轮船的规模。”</p>

“我齐国四周皆为大海,因此海防最为重要。”</p>

“对于海军的事情,我已经和都督府的辽东侯聊过了,此事不用再议。”</p>

“需要关注的,主要是移民和工业,以及安置问题。”</p>

“今岁以来,几乎每一天都有数千移民抵达,他们的抵达代表了一座集镇,几处村庄。”</p>

“我齐国的情况,尔等皆知。”</p>

“虽名义上设有二十五府,一百五十县,但实际上仅有二十府,四十六县罢了。”</p>

“立足现实,今岁的移民潮或许是我齐国发展最重要的助力。”</p>

“全赖国朝相助,至今我齐国已有国民五百二十四万余人,在正旦节前夕,甚至能突破六百万人。”</p>

“历经十二年,齐国发展尤为不易,因此对于到来的移民,务必需要按照最为利民的手段前来进行。”</p>

“目前的移民数量众多,因此迁移发放拖拉机的政策必须做出修改。”</p>

“我的建议是恢复三户一台的政策,拖拉机不足的便以挽马和耕牛代替。”</p>

“至于粮食出口问题,由于我国需要承担西利未亚三国和弗朗机国的粮食,因此在不影响本国国民生活的情况下,我的建议是将谷物出口,然后将野牛肉制成肉干发放。”</p>

“这样会很辛苦,但也只会辛苦两年,两年后我们的耕地数量就会突破五千万亩。”</p>

夏允彝快速的说完了三个问题的解决政策,这让下方的官员纷纷点头。</p>

先执行,总结问题后再上诉这是齐国的老传统了。</p>

不过,当大明移民而来的官员太多时,齐国的一些传统也在经历着挑战。</p>

比如眼下,一名官员针对夏允彝的话提出了新的问题。</p>

“夏长史,您只说了国民的问题,但我国粮食问题最严重的是土民问题。”</p>

“目前我国登记造册的土民有二百九十八万户,近一千六百万人。”</p>

“即便他们和国民一样的标准,每年却也需要吃掉四千万石谷物。”</p>

“我国眼下年产粮食六千二百万石,二千三百多万百姓和劳改工以最低的标准都需要吃掉六千万石,仅能出口二百万石。”</p>

“因此需要节约口粮的不仅是国民,还有土民才是。”</p>

这名官员说完己见,会厅内的许多官员点头拍案,示意赞同。</p>

对此,夏允彝也不加遮掩的说道</p>

“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事情”</p>

他看了一眼官员们,然后开口道“国内的三千九百万耕地中,有七百万是新垦地。”</p>

“用它们来种植小麦、水稻产量不高,即便用上化肥,也不过亩产斗罢了。”</p>

“因此,我准备将其种植上番薯,马铃薯等作物。”</p>

“以以往的经验来看,七百万亩新垦地如果分成两半种植这些作物,能产出的粮食大概是两千三百万石左右。”</p>

“这些产出,将会作为辅食来替换土人三分之一的口粮,节省出大概一千八百万石谷物。”</p>

“如此一来,我国节省出的谷物,能够出口的谷物就是两千万石。”</p>

“眼下欧洲局势动荡,在维持地缘局面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情况,稳定我们所支持的欧洲国家物价。”</p>

“眼下,除了弗朗机,我们还需要稳定弗朗擦、暗厄利亚两国的物价,让他们可以和弗朗机对抗。”</p>

“因此,这两千万石谷物一共分为四批出售,售卖弗朗机一千万石,西利未亚三藩五百万石,弗朗擦、暗厄利亚各二百五十万石。”</p>

夏允彝说出了齐国节省粮食后的用处,但又有官员提出新的问题</p>

“西利未亚的唐吉淮三国需要那么多粮食吗”</p>

“需要”夏允彝不假思索的点头</p>

“以国朝获得的消息来看,三国国民已经达到了七十万,另外他们还有三百万昆仑奴。”</p>

“三国的土地虽受雨林影响,但最少能补给一半的口粮。”</p>

“我们这次送过去的五百万石谷物,基本是其未来两年的后备口粮。”</p>

“这笔贸易很是重要,能换回三百万两的外贸收入,向国朝购置三万台拖拉机。”</p>

“另外出售给弗朗擦和暗厄利亚的粮食,也能换回三百七十万两,购置三万七千台拖拉机。”</p>

“这两笔收入,加上我齐国开矿的盈余,差不多能购置九万余台拖拉机。”</p>

“如果可以,我甚至希望向大明银行贷款,购置十万台拖拉机。”</p>

夏允彝十分无奈,大明的工业产能飙升速度太快了,理论上齐国可以购买大明三分之一的工业产品,但实际上齐国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银子。</p>

因此,十万台的名额根本用不完。</p>

夏允彝说到这里,齐国翰林院的院长,毕懋康的长子毕宗器也拱手作揖道</p>

“夏长史,下官以为,我齐国应该自主研发殿下的课题,如果我们能将内燃机的问题解决,采取石油和乙醇来驱动内燃机,同时将热效率提高到30,那我国的一台拖拉机,能比得上国朝的两到三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