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页

隐凤朝阳 看泉听风 1285 字 2022-11-10

而且家族想要维持屹立不倒,靠的是不是权力,而是人才。只有人才才能维持家族屹立不倒,只有优良的教育才能教出好人才。随着谢知想法的深入,谢知越写越多,思维也越开阔,她笔下如有神,很快就写满了十来张草稿纸。

自从谢知对赫连凤容坦诚后,谢知的书房就对赫连凤容完全开放,赫连凤容自觉的承担起谢知书房大部分打扫任务,不让丫鬟们接触任何一张带字的纸,哪怕是谢知不要废纸,赫连凤容都会拿到外面去将它们亲手烧成灰烬,确定不留任何一张残片为止。

赫连凤容的举动,让谢知心里感激,也把书房剩余的打扫任务都解决了。现在谢知的书房已经不许下人进入,就算不认字的小丫头都不行。不过她庄园里也没什么不认字的小丫头了。

谢知写了一些草稿便停笔,她这些天写字写得太多,也应该运动运动,做点别的事情。这些只是她的设想,离祖父发现还有一段时间,她可以慢慢写,她问赫连凤容,“阿容你跟你以前那些叔伯爷爷还有联系吗?”

“有联系,但联系不多,如果阿菀想要用他们,可以让甲一伯伯带人去一趟。我祖父已经去世,我不能保证里面到底有几个忠心的人。”赫连凤容说,这也是她没有一开始就去找祖父以前属下的最大原因,她不确定他们中还有多少人是忠心的。但现在看到甲一等人,赫连凤容就不怕了,有他们在绝对可以压制这些人。

赫连凤容心里不是没有怀疑的,如果甲一是忠于谢家的死士,赫连凤容不会感到惊讶,但她看到甲一等只忠于谢知就很震惊了,她不明白谢知为何能有这么多只忠于她的死士?

这绝对不是正常的世家贵女配备。难道她其实不是谢家的女儿?她的父母另有其人?而且十分位高权重?可天底下除了皇族,还有谁能比谢家更厉害?赫连凤容想不通,就不去想了,反正她就按照谢知的吩咐做就是。

“嗯,先让甲一伯伯带人去一趟,伯伯说如果那里环境合适,会选几个庄上合适的孩子去那里的。”谢知说,这就是练兵了。谢知明白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她现在尽力给他们打造合适的装备,牛皮甲、武器、弩|弓、良马她要把大家武装到牙齿,让大家可以安然从战场回来。

“那里环境艰苦,但适合练兵。”赫连凤容了然道,看谢知对庄园里孩子的态度,就知道她想要练兵,“我会写一封亲笔信让甲一伯伯带去,我想部落里有些爷爷年纪都大了,还是把他们接到长安奉养。小孩子也接过来受教育比较好,让庄上的孩子教他们读书认字礼仪,让他们叫大家骑马。”老人是财富,但也容易倚老卖老,还是接到长安来好好供着比较好。

“好。”谢知点头,拿起她昨天读完的左传,准备去找王先生说话,却不想丫鬟进来通传说:“常内侍监来了。”常大用?他怎么来了?谢知连忙出门去见常大用,算来她已经快有大半年没见过常大用了?

谢知这一算,心里有些奇怪,难道最近拓跋曜那么忙?连常大用都脱不开身了,不然为何他没来见自己?以前谢知跟拓跋曜联系,都是通过王直和常大用的,这些天她只见王直,不见常大用。平时还不觉得,现在一算时间就觉得奇怪。

“谢娘子。”常大用被人引入花厅喝茶,见谢知进来,他连忙放下茶盏行礼。

谢知看到常大用大吃一惊,“常内侍监你怎么如此消瘦?可看过太医了?”

谢知的话让常大用眼眶都红了,“奴婢身体尚好,劳小娘子记挂。”他自从那次不慎,惹怒陛下后就被陛下流放了,再也不许他近身服侍,宫中向来是最见风使舵的,常大用一失宠,他的地位也一落千丈,他能不被熬瘦吗?

直到最近才被他找到翻身机会。事情起因还是因为林贵人。林贵人是以才色晋升的,而且她的才华要比李贵人那种花架子扎实多了,因此林贵人入宫就得了宠爱。至于盛宠,在常大用看来纯属谣言。

圣人每月只有半月时候召后妃侍寝,后宫妃子人数多了以后,半个月时间哪里轮的过来?林贵人在半月中独占了几乎三成时间,余下的时间陛下一半时间要去看怀孕的崔贵人和李贵人,最后剩下的时间再分给别人,众人可不就对把林贵人当成眼中钉了吗?

林贵人才学好,人也带了一些才女的清高之气,被人用谢小娘子激了几句,她就回了一句,“都说谢家女才华好,我们林家以前也曾出过才女的。”这话一说,宫里人都说林贵人想要跟谢小娘子比肩,渐渐就传出玉色媛姿这四个字。这些圣人都不知道,他心思根本不在后宫。

崔贵人、李贵人怀孕后,圣人对后宫就越发冷淡,平时召后妃侍寝也只是让她们去建章宫后院,他甚至都不召妃子中午陪驾。而陛下新上任的那位内侍监是个棒槌,他没见过陛下对谢小娘子的宠爱,以为陛下目前的新宠是林贵人,所以也没把这件事跟陛下说,在他看来后妃之间攀比太正常了。

谢小娘子就算将来入宫,也是贵人,两位贵人被并称为玉色媛姿,就证明陛下坐享齐人之福,这有什么不好的?常大用冷眼看着这棒槌犯错,又暗中买通王直,想让王直帮他一把,扶他重新上位。

王直跟常大用合作一直不错,王直也是替自己考虑,他将来是谢知的人,他也希望陛下身边近身侍从是亲近谢知的,而不是别人,因此趁着谢简送孙女书稿入宫时向拓跋曜禀告玉色媛姿的事。

拓跋曜是少年天才,他诸子百家都有涉及,清静经他也时常翻阅,所以可想而知他看到谢知清静经注释时的狂喜,他只觉得阿蕤写的观点处处合自己心意,是他此生仅有的知己,得妻如此,夫复何求?他不管谢简无声的拒接,手一挥,接过给谢知写序的任务,阿蕤的书怎么能让别的男人给他作序?即使这个男人是阿蕤的祖父。

谢简心里是郁闷的,他已经不记得自己何时有过炫耀的心思了?谢简以前不是看不起孙女,只是觉得她到底年纪小,写点小文章还行,怎么可能写书?但是没有想到孙女给了他这么多惊喜!尤其是前言那篇小短文,言辞清丽简练,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悠然清静之意,让人不由自主的心神安宁。

后里面的注释更是引经据典,或许会有人不赞同她的观点,但不会认为她在乱说,最后结尾的内丹之道让人耳目一新。谢简自认他觉得写不出这种文章,这不是学识阅历问题,而是心态问题。他没有孙女那种怡然自得的心态。更让谢简欣喜的事,孙女还在序言里提到了自己,说她的学识全仰仗祖父和先生指点。

谢洵是趁着谢简上朝前,先把谢知抄过一遍的草稿塞给谢简的。谢简到达官署后抽空看书,一看就放不下,屏息一口气看完,他便捧着书飘飘然的找同僚炫耀。谁说谢家再也出不了才女了?他孙女的才华你们谁比得上!

谢洵也把谢知写的那篇清静经也塞给谢简了,满篇美秀端庄又不失飘逸的篆书,让就是看惯了各种好字的太学学者们也啧啧称奇,纷纷拿着原稿翻看,率先就对谢知的一手字赞不绝口,赞其她的书法已可列入上品之列。乐得谢简嘴巴都差点笑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