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页

隐凤朝阳 看泉听风 1306 字 2022-11-10

谢知想到当年也算帮了自己“忙”的大皇子,不由暗暗摇头,也不知道大皇子会不会后悔当年的所作所为。他一个皇子何必参与这种后宫争斗,谢知暗想最应该后悔的是崔老太,若不是她早年想搞备胎,又怎么会让大皇子钻了牛角尖?本来大皇子可以是太子最好的助力,现在他却成为一颗无用但不能废掉的棋子。

将两个孩子不分|身份一起养,确实是太皇太后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她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这一招会让大皇子认为自己才是崔明珠的孩子,虽然后来太皇太后打压了这消息,可她明白这种事越打压就越有人传。她也想过要杀了大皇子以绝后患,可转念一想,大皇子这一死,不是坐实这消息是真的吗?届时崔家会怎么想?如果大皇子不死,崔家只要有个崔家太子就会一直支持自己,大皇子要死了,崔家会不会认真辅佐太子就难说了。

是故太皇太后没有对大皇子出手,反而还暗中庇护他,但也明确告诉他,他是李氏的孩子,并非崔夫人的孩子,让他不要轻信别人谗言。可惜太皇太后的话,没有打醒大皇子,反而让他越发不甘。明明他才是太皇太后的最亲近的曾孙,为何太皇太后就因为自己体弱就抛弃自己?

大皇子自从陷害谢知后,就在拓跋曜面前彻底失宠,至此之后拓跋曜就当这儿子死了,从来没跟他说过一句话,就算皇子间都有的赏赐,都不是常大用几个心腹内侍去传旨,而是派几个不入流的小内侍去传话的。这并非常大用狐假虎威,而是拓跋曜的暗示,他让常大用以后不用管大皇子,常大用不敢违背陛下的旨意。

崔太皇太后年纪渐长,也开始考虑身后事,高宗已过世几十年,太皇太后并不想跟他死后同穴,就同拓跋曜商量,想在高宗寝陵附近另起一陵。

拓跋曜听到太皇太后如此说,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冷嘲,她这是觉得自己没脸见祖父?“朕让小三去平城监工。”高宗给自己建造寝陵时,魏国尚未迁都,是以他的陵墓是在造在平城城郊的,太皇太后想要在见他附近建造寝陵,也就是说她死后准备葬在平城附近而不是长安附近。

“为何让小三去?”太皇太后惊讶的看着拓跋曜,时下的皇子最大不过十二岁,三皇子今年才十一岁,哪会建造什么寝陵,过去就算变相流放。

“他年纪不小了,可以让他去历练下。”拓跋曜淡淡道。这些年随着太皇太后逐渐放下大权,她老得很快,不过五十多岁就满头银白,脸上的肉也松弛下来,原本维持的甚好的身材也变成了寻常老太最常见的臃肿身材。她已经是彻底的老妇人了,但是如果真把她当成寻常老妇人看待,那死的人绝对不会是太皇太后。拓跋曜对太皇太后一直很戒备,两人都清楚,拓跋曜并不满意太子,只碍着她才会把小二立为太子。

即使拓跋曜想废太子,也不会在皇子年纪还小的情况下动手,这只会让他功亏一篑,起码也要等她走了以后,所以拓跋曜把三子派到平城监工。一来是不碍太皇太后的眼,二来也是有意考验儿子。想看看这个儿子是否能在平城坚持上进,而是自暴自弃。拓跋曜没有嫡子,又准备废太子,并无立嫡立长的执念,他要的是合自己心意的继承人。

崔太皇太后蹙眉,她虽不大喜欢小三,可也没想把小三打发去平城,“那里气候苦寒又偏僻荒远,小三如何能适应?”

拓跋曜听到气候苦寒又偏僻荒远就冷笑:“别人都能待下去,他为何不能待?”若说气候苦寒又偏僻荒远,最差也比不过建德郡,可阿蕤一待就能待八年,无论他如何暗示她都不愿意离开。她那么娇弱都能待下去,他儿子如何不能待?

太皇太后了解他甚深,如何不知他心里还想着谢知,她不由暗气,但又不好直接挑破,“小三去了平城,他的课业怎么办?平城又没有好的先生。”

拓跋曜说:“太傅的长子谢灏不是在武川吗?让他来给小三上课。”

太皇太后一怔:“谢灏?”她对谢灏的印象仅次于独孤雄的长史官,现在独孤雄暴毙,拓跋曜派贺兰英雄去接替,他这是釜底抽薪,直接把独孤雄留下的所有势力都接手?“他是独孤雄的长史官,你让他去做皇子先生?”小三又不是太子,他的先生也不会是太子太傅,不过一个虚职文官,拓跋曜这样不是摆明要打压谢灏?

拓跋曜道:“我让他去做平城刺史。”

平城是大魏的旧都,在恒州辖内,但不属于恒州管辖。平城跟大魏一个州平级,所以平城的主管官员并非别的城池的太守而是刺史。只是魏国太守和刺史都有三人,王族一人、异姓两人,做主的都是皇族官员,两个异姓官员就是摆设。可也有例外的情况,这全看官员的手腕。

太皇太后听完还觉得满意,从长史到刺史,谢灏品阶提升,但实权却没了。这官职倒是适合谢家人,现在谢家占据的要职也够多了。她知道拓跋曜不喜欢太子,但她不觉得拓跋曜会扶植小三为太子,他要是喜欢小三,就应该把小三留在京城。不然将来他怎么跟别的兄弟比在京城人脉?平城勋贵是多,可都是皇室远亲,六镇除了彭城王,没一个实权王爷。她不信彭城王会参与太子废立,他本身就是皇帝亲信,还是实权王爷,没有拥立之功都照样想荣华富贵。

至于太子,太皇太后也给他铺好了下面的路,连太子妃的人选太皇太后都定好了,太皇太后心中轻笑,她相信这个人选,拓跋曜肯定会很满意的,“承嗣也有十二岁了,你有想过他太子妃人选吗?”拓跋皇室皇子成亲都早,拓跋曜十三岁就纳妃,十四岁就有皇长子和太子,因此太皇太后才有这一问,承嗣是太子的小名。

“您有人选了?”拓跋曜扬眉看着太皇太后,她不会蠢到想要承嗣再娶个崔家女吧?

太皇太后当然不会做这种蠢事,“你觉得高平家的大女儿宝珠如何?”太皇太后说的是谢修和高平公主的长女宝珠。

“她比承嗣小三岁。”太子今年已经十二岁了,拓跋曜自然考虑过他正妻人选,但并不是谢宝珠,谢宝珠是他内定的真正太子妃人选。

太皇太后反问道:“也就差三岁而已,宝珠聪明伶俐,跟承嗣又是表兄妹,你有更好的人选?她年纪小,就先让承嗣纳几个良媛、良娣,这样也不用担心承嗣耽搁子嗣。”反正拓跋家的皇后基本都是摆设,没几个会生孩子的。

拓跋曜沉默了一会道:“我再考虑考虑。”他本来是想把谢宝珠许给小三的,不过这一来似乎太明显了,若是太皇太后坚持,让谢宝珠当太子妃也可,横竖谢家不缺女儿。

太皇太后见拓跋曜没有坚决反对,就知道这事成了一半,除非能找到更适合谢宝珠的人选,否则太子妃肯定是谢宝珠。她叮嘱拓跋曜道:“贺兰英雄和西平成亲时间也不短了,一直没个孩子,你也不要把西平拘在京城,还是让她去武川跟英雄团聚。”

要是受宠的公主,根本不会打发出京,但西平在哭太庙时就已彻底失去拓跋曜和太皇太后的欢心,要不是想着西平还能废物利用的联姻,拓跋曜根本不会把她放出道观。贺兰英雄远在武川,总要有个监视他的人,西平是个不错的选择。没有子嗣的西平也明白,她这辈子的依靠绝非贺兰英雄而是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