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页

隐凤朝阳 看泉听风 1448 字 2022-11-10

是秦宗言不想给妻子找完美替身,而是要找个跟谢兰因相似的女子很难,他跟秦纮的替身都是族里的族人,只要他们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他们生死,那些替身就算不乐意也要乐意。而谢家本来就子嗣单薄,不说数代单纯,也每代只有一两个孩子。南梁跟谢兰因容貌有几分相似,又年纪相近的女子只有两个,都是谢兰因的堂表姐妹,同样身份不凡,又怎么可能当谢兰因的替身?

于波点头说:“是,这位跟夫人起码有五六分相似,只要不入宫基本不可能被人看穿。”他聪明的隐去了这位替身的真实身份。

谢兰因摇头,“我提防的就是入宫。”不然她走了,她也不是喜欢冒险的人。

“将军说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你入宫。”于波正色道,一旦太皇太后召夫人入宫,就是准备把夫人当做人质,他们又怎么能让夫人冒险?

谢兰因眉头微蹙,还想在说什么,突然她后颈一麻,她身体软软的倒下,她身侧的女侍卫上前一步,稳稳的接住昏迷的夫人。于波轻舒一口气,“我们快走。”

女侍卫抱着被人打晕的夫人,迟疑的望着于波,“我们这样对夫人,将军会怪罪我们的。”

于波抹了一把脸说:“我们打晕夫人,顶多挨顿板子,要是夫人出事,将军会杀了我们的。”他是陪伴将军南征北战多年的老部下,跟将军情分非同寻常,他有自信自己无论做错什么事,将军都会起码放过自己一次,唯独在保护夫人安全问题上,将军是绝对不会讲任何情分。于波情愿用非常手段打晕夫人,回头让将军打自己板子,也不乐意让夫人出事。他还有女儿、女婿、孙子要养,舍不得这么早死。

女侍卫一想也是,她小心的抱着夫人,跟于波匆匆离开,离开前却见几名侍卫簇拥着一名跟夫人约有五六分相似的贵夫人走来,那贵夫人双眉紧蹙、面带忧郁,举手投足间尽显从容优雅,女侍卫惊讶的看着于波,无声的问:“这是你们新找的替身?”果然跟夫人有几分相似。

于波暗暗得意,这贵夫人是他好容易才从南朝找来的,本是梁国王妃,如今南梁都亡了,这些王妃也成了阶下囚。她们都是成了亲的妇人,比不上没出阁的贵女金贵,除了少数格外幸运的被魏国勋贵看中留在后院,大部分人都留在军奴营。这妇人是夫人郗家的表妹,郗家是谢兰因的娘家,谢知的外家,不止秦宗言暗中庇护,就是拓跋曜都吩咐过属下不许动郗家人。

只是这位郗王妃已是外嫁女,嫁的又是皇族宗亲,沦陷时差点被人丢到军奴营,是于波救了她。她还以为于波是看中自己美色,想要将她收入后院,没想于波只是想把她当谢兰因的替身。郗王妃看到被侍女抱在怀中的谢兰因时,面露惊愕,这不是阿镜吗?她不是死了吗?郗王妃惊骇的望着于波,这人到底有什么阴谋?

于波却没时间和兴致跟她解释缘由,吩咐侍女看好郗王妃后,就匆匆先把夫人由密道安全送出城外,这会怀荒空了大半,想来夫人也不乐意去高句丽,还是先送她去建德,建德那边守备森严,除非秦家败了,不然那里比高句丽还安全。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建德有女君在,她是夫人的亲女儿,有她劝慰夫人,也不至于让夫人把怒火全倾泻在自己身上。

于波一面盘算着接下来的计划,一面分心想到也不知将军和少郎君现在如何了?计划到底顺不顺利。于波心头扑扑直跳,蛰伏十来年,这一次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也是最重要的开局,成不成都看这一次了。于波有些羡慕那些老伙伴能陪在将军身边,可转念一想,守护夫人和少女君也是极重要的事,若不是他脑子比那些老伙计好,又怎么能让将军和少郎君委以重任呢?思及此,于波对接下来的行程越发谨慎,这会他可不能犯半点错。

谢兰因和阿生的离去,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这会平城绝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在跟柔然这场战役上,即使所有人都没把柔然放在眼里,这么多大军出征也不是小事,每天光是口粮就不是个小数目。平城官府各部都全力运作,每个人都忙得脚不点地,他们要做好这些大军的后勤工作。

转眼秦宗言、叱罗率军出发已有半个月,众人皆翘首以盼等着两人胜利的战报,但是谁都没有想他们没有等来魏国大军胜利的消息,却等来了太子、大皇子遭遇柔然骑兵突袭,两人麾下三千骑几乎全军覆灭、太子重伤垂危的消息!这一消息传回平城,不提众人如何震惊,太皇太后第一个受不住,她眼前一黑,一下晕了过去。晕过去前,她脑中只有一个想法,她这儿子难道真心狠手辣到要杀自己亲子?

第246章 平城大乱(九)

除了太子和大皇子自己, 所有人都没指望两人真上战场立军功。两个娇养在深宫的嫩娃娃,连昼夜骑马都熬不下来, 还想上战场立功?开什么玩笑?拓跋曜连续轻骑带兵三天三夜不休,这两位贵主恐怕连半个时辰都坚持不来。

就是太皇太后都没想让他们在战场上立功,她只希望拓跋曜能找个老将带他们,让他们领些不打眼的军功。他们不需要靠军功立身,但魏国历来重武轻文,每个皇帝不说文能提笔安天下,至少武能上马定乾坤。懦弱如天和帝都曾北伐, 后虽重伤不治,可到底上过战场, 史官给他记一笔的时候也有个说法。

若拓跋曜中意这两个儿子,彭城王自会把一切安排的妥帖, 但是拓跋曜没授意,他自然只把这两个小东西供着。起初彭城王想让两人押送军资,但细想之后又觉不妥, 军资乃行军大事, 轻忽不得。这两位都不是能听人吩咐的主,万一两个小祖宗异想天开, 让军资出了问题, 除了他们所有人都吃不了兜着走。彭城王最后思来想去,干脆让两人坐镇一座小镇。

这座小镇在战事前沿, 但不是最前沿, 前面还有几座小镇挡着, 彭城王又派了手下两个老将和数百亲卫看着他们,加上陛下的禁军,可以说只要不是柔然大军入侵,这两小祖宗绝对不会出事。就算是柔然大军入侵,前方还有几座小镇挡着,可以给两人逃命的时间。

彭城王将一切都想到了,安排的事无巨细,最后才提着一颗心去怀荒。拓跋曜要处理秦家是暗中进行的,彭城王也没惊动别人,自己带着亲卫亲自去怀荒处理。

彭城王一走,太子和大皇子没了管束,就像脱缰的野马可着劲的撒欢。两人获得父亲允许参战后,便踌躇满志的想要一展自己才华,他们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纪,两人一心想要跟父亲靠拢。当年父亲能年少打败南梁伪帝,他们也能直取柔然都城,再扬他们大魏的威名。

只可惜彭城王管得他们太严,彭城王是拓跋曜最信任的人,也是他们的皇叔,就算是太子也不敢对彭城王不敬,彭城王拘着他们,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彭城王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算什么,乖巧的很。也正是这份乖巧,让彭城王误会了,他以为这两个孩子知道分寸,因此很放心的走了,没多留人手。

等他一走,太子和大皇子就恢复了本性,两人倒也不仗势欺人,就是领了每天带兵巡逻的任务,一趟趟的在城外巡逻。两位老将自然是随时保护两人,两人想要立功,没想作死,也不反对侍从保护他们。巡城的任务很枯燥,两人新鲜了几天就腻味了,他们来战场是准备立大功的,不是来骑马的,过了几天,他们就撺掇着老将去远一点的地方追缴柔然流兵。

先不说这里能不能有柔然流兵,就算有将领也不敢带两个祖宗去。两人胡搅蛮缠了几天,见将领们只是跪下请罪,不肯答应他们的吩咐。太子和大皇子虽年纪不小,可在朝中没领什么官职,也没经过大事,平时两人吩咐下去的事,不用他们操心,早有人完成的妥妥帖帖。

这是两人身份带来的便利,也是太皇太后的余威,两人本身没太多御下才能。如今离了拓跋曜和太皇太后,他们又怎么能值得了这些在官场军营厮混了多少年的老油子?两人也只能暂时按下心思,忍耐着想等彭城王回来,让皇叔带他们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