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和英法联军决战

1850美洲黄金大亨 鱼窝 2906 字 3个月前

额尔金遂派巴夏礼直接进京,让巴夏礼将签约交约的地点设置在紫禁城一事告知清方。

洋人近在天津,京师城岌岌可危,这个节骨眼,咸丰也无意纠查粤勇为何这么快就能到京师。

有了咸丰帝暗中授予的不能称之为底线的底线,桂良和花纱纳终于和额尔金、葛罗谈出了眉目。

其六:英法两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往来。

英法还没介入克里米亚战事,奥斯曼帝国在战场上最为艰难的时候,奥斯曼当局都不敢向他们开出如此优厚的条件!

由于梁耀有拿破仑三世授予的爵位,出于尊敬和客气,特罗默兰还是以爵位相称。

条约草本送到紫禁城,咸丰乐得直夸桂良、花纱纳这两个奴才会办事。

梁绍琼亲率骑兵营日夜兼程,成为第一支抵达京师的勤王兵马。

以剿捻之名屯兵山东武定府的梁绍琼、潘仕成两位粤勇核心人物在收到勤王诏书后,火速北上进入北直隶地界,向京师城而去。

特罗默兰摇摇头:“清廷派耆英来谈,额尔金伯爵阁下不愿意和耆英谈,认为耆英此人没有信用。”

梁耀也无意掺和英法两国和大清国之间的谈判,只是在天津静候局势的进一步发展。

其五:英法两国公民可往大清内地游历、通商各地官员不得限制。

为了让洋人退兵,咸丰又任命瓜尔佳氏的桂良以及蒙古正黄旗大臣花纱纳为钦差大臣,前往天津和英法媾和。

他以为清国方面只是不希望外国使节带着武器进城,这一点在情理之中,他可以理解。

巴夏礼的使团在一个连的英军士兵护送下,再次高调出发,前往京师城。

拟定完条约草本,额尔金和葛罗很高兴,桂良和花纱纳很高兴,穆拉维约夫也很高兴,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再者,万一清朝反悔,还是不让他们进京,那这仗,不是白打了吗?

“阁下有没有办法在不吃葡萄的情况下,就知道葡萄到底是甜的还是酸的?”额尔金非常客气地走到梁耀跟前,虚心请教道。

虽然他素来不喜梁绍琼这等拥兵自重的汉臣,但咸丰皇帝也不得不承认,眼下粤勇是大清国最能打的步兵部队了。

这一次,巴夏礼终于得偿所愿,见到了心心念念的京师城。

此时殿内的文武群臣早就方寸打乱,动作快点的已经把家眷送出了紫禁城。

额尔金细细思索之下,觉得梁耀说得有道理,只要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就容易多了。

在首都签约,交换条约,也符合国际惯例,清方没有拒绝的理由。

额尔金和葛罗表示他们答应清方的条件,可以撤兵,但英法两国保留公使随时进京的权利。

其四:英法两国耶稣教、天主教教士可在大清国各地自由传教。

耆英先生,请回吧,我不和你谈。”

咸丰无奈,只能一面向各地发去勤王诏书,一面起用因督办夷务不力,早已被他冷落贬斥的老臣耆英,命令耆英出使天津,代表他和洋人谈判。

不让他们公使进京,把使馆设在广州和上海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其一:英法两国公使可进驻京师,英清,法清之间按照国际惯例,互设使馆,派遣公使,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只是随行的这个团已经脱下了安布雷拉公司雇佣兵兵团的军服,换上了美军的军服和旗帜。

和英法联军不同的是,梁耀并没有带大量军队入津,只带了一个团。

听闻粤勇将至京师,咸丰稍稍有了些安全感。

无功而返,确实不是他的行事风格,他可不想1860年再往大清跑一趟。

巴夏礼虽然13岁就在清国生活,号称是清国通,但巴夏礼毕竟不是真正的清国人,思维逻辑和处事方式还是英国人那一套。

“阁下还没吃到葡萄,又怎么知道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梁耀淡淡一笑,心下已经有了主意。

僧格林沁当即表示愿意出战,群臣们为迎合上意,纷纷站在咸丰这一边,支持对洋人作战。

咸丰自然是更相信他们满蒙两族的好奴才,还是让桂良和花纱纳继续谈。

桂良和花纱纳临出发前,咸丰秘密授意二人,只要洋人肯退兵,只要洋人不进京,什么条件都能答应他们。

没成想这次额尔金对耆英的态度极为冷淡,额尔金冷声道:“耆英先生,你是我们的老熟,老朋友了了,我们素来很尊敬您,直到我们抄没了广州的总督衙门。

确如额尔金所言,巴夏礼虽是清国通,但仍旧是英式思维。

咸丰帝一怒之下下令处死巴夏礼并随行的100余名英国人。

毫无防备的巴夏礼使团在瓮城被清军缴了械。

目下京师城附近拥有帝国最精锐的步兵和骑兵,可用的野战兵马高达四五万,难道还怕你万余西洋蛮夷不成?

“你们的谈判可有进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