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 乱国

叩问仙道 雨打青石 2402 字 3个月前

“找到蛛丝马迹了,不出所料,诸位皇子之中,必有人勾结大梁,里应外合!利用燕国内忧外患,窥视帝位!”

玉朗的语气多了几分冷酷。

“皇宫有变,陶誊所在的禁军被夜调进皇城,险些来不及送出消息。”

……

一个寻常的清晨。

都城街道上,突然多了许多甲兵,行色匆匆,穿梭于街道之间,甲胄摩擦的声音,在街道上哗啦啦作响。

普通的百姓都感受到了风雨欲来的迹象,封门闭户。

所有水面下的暗流,在这一天,突然爆发!

事后据传。

那一夜,皇城火光冲霄,彻夜不息。

都城内,各处都有火光亮起,喊杀声震天,被烧毁、踏平的府邸不计其数,许多人家一夜之间凭空消失。

都城城门紧闭,弩车齐备,对准城外。

不知何时,城外大兵压境,而兵士身上的甲胄制式,和城墙上的守军几乎一致。

大战一触即发。

同为燕国子民,彼此犹如寇仇。

……

翌日。

破晓时分。

混乱了一夜的都城,重归平静。

玉朗带着一身血腥,来到青羊茶楼。

在茶楼外,他脱掉身上的铠甲,跳入玉腰湖,洗去身上的血腥气,换一身上常服,又变成翩翩公子。

小五抱着小狐狸,从二楼走下来。

“成功了?”

“成功了!”

玉朗肯定道,神情并无兴奋之色,而是有几分如释重负之感。

他下山历世,游历一年,求学三年,考中状元后为官十一载,丝毫不敢松懈,步步为营,终于等到了今日!

他几乎习惯了世俗的生活,每次和师姐见面,才会忆起往事,提醒自己真正的身份和来历。

“可惜,被三皇子逃了出去,漏算了一点,他才是勾结大梁的主谋,二皇子被人利用却不自知,可悲可叹!”

玉朗抿了口茶,摇头轻叹。

“先皇英明,早有布置,皇上承袭大位比想象中顺利。也正因如此,三皇子见机不妙便果断撤退,麾下许多力量还有没有浮出水面,肯定不会死心。

“不过,皇上继承大统,名正言顺,天下归心,纵使三皇子妖言惑众,掀不起太大风浪,就怕他继续勾结大梁国,图谋不轨,被伤害的却是百姓。

“接下来燕国面临内忧外患,我和陶誊商议,准备一人留守国都,一人外出平叛。”

……

“不妥!”

御书房中,新皇断然否决。

“朕知爱卿文武双全,武艺不俗,但战场上刀剑无眼。爱卿应高居庙堂,运筹帷幄!率兵平叛,驱逐外敌,自有源国公等人。”

不出所料,三皇子逃出城不久,便在鹿州北部,同样和大梁国接壤的应州举起反旗,自立为帝,声称伪帝狼子野心,囚禁先皇,伪造诏书,得位不正。

除三皇子外,还有几位逃出去的皇子在各州响应,一时之间,倒也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声势,致使燕国人心纷乱。

巧合的是,大梁国在这时攻入应州,却突然停下攻势,按兵不动,不像敌人,反而像是在为三皇子状大声威。

朝会之后,陶誊和玉朗又被皇上召入御书房,商议平叛之事。

陶誊上前一步道:“下马为相,上马为帅,方为良臣!状元公乃文曲星下凡,在士林之间,威望罕有人及。天下人见到状元公在阵前现身,便知何为正统,何为乱国之妖孽,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必将轻松扫除叛军。”

“臣愿为皇上分忧,尽绵薄之力,”玉朗也道。

皇上踱了几步,轻叹,“秦爱卿务必小心!两位爱卿乃国之栋梁,朕之双翼,折损一人,都是燕国的损失,朕的损失!”

说着,皇上拿起书案上一卷锦帛,道:“陈府君以身殉国,朕一直谨记在心,决定拟旨追封其为忠义侯,世袭罔替,两位爱卿意下如何?”

二人大喜,“谢陛下!”

……

帅帐之中。

玉朗身着盔甲,端坐如钟,查看面前一封封密报和书信。

帐下站有几人,均是身强力壮,精明能干之辈。

其中一人愤慨道:“劝降信已经投入城中,被叛军守将当场烧毁,且敢公然羞辱我等!此人负隅顽抗,不知死活,何时攻城,请将军示下!”

玉朗听着属下汇报,眼中闪过一丝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