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页

他可没有觉得轻松。

要说起来,纪天禄已经是40多岁的中年人了,再不可能像是年轻人那样思维敏捷,动作敏捷,眼神敏捷了。

到了纪天禄这个年纪的医生,都已经不追求速度了。如果需要的话,他们倒是还能维持一段时间的速度,但是,终究是在年老体衰的道路上狂奔年纪了,就算没有中年危机,中年医生的目标也不再是手术做的快了。

手术做的好,能做一些复杂手术,解决一些疑难杂症,算是中年医生私底下的小目标,至于纪天禄这样的医生,他更愿意留下点什么东西,比如新的术式,新的手术方案,或者围手术期的整体性的改变等等。

当然,这里的快与慢,都是相对的。

就算是纪天禄做的慢一些,他也是能以200公里的速度长时间架势的赛车手,偶尔狂飙350有点辛苦,飙到300公里也能坚持很长一段时间了。

普通的住院医,还在学驾照的状态,快与慢对他们来说,都没有意义。

只有凌然这样的,又年轻又厉害的赛车手,才能将别人的高速当低速,把别人的极限速度当巡航速度。

也是因为有所经历,纪天禄也知道凌然并不是有意提高速度的。

他只是安静的做着主刀,并要求助手配合,最后将助手累死的那种医生而已。

“差不多了,我再缝几条血管。”凌然说的就像是火锅吃饱了,来盘西瓜似的。

纪天禄也不能阻止啊,就沉默着当时没听到。

凌然于是抓了几条细小的血管给缝了缝,让患者的血管网更完善了,顺便过了把瘾。

“行了。缝皮吧。血压怎么样?”凌然自己面前是没有监视器的,只能问麻醉医生。

要说起来,只有一台监视器也是比较有中国特色的,很多国家都是会有副监视器配给麻醉医生,以便术中了解情况。

国内大约是因为艰苦朴素的作风,从一开始就将两台监视器给缩减到了一台,并延续至今。一般的外科医生大约也是不愿意自己读屏了。

麻醉医回答的很快:“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