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页

郭明成“恩”了一声。

中国特色的飞刀,在某种程度上,又是一次社会自我管理的尝试。

国内的医保,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限制流动的。

不仅本省的医保只能在本省用,有的地方,还限制病人要先在地区的定点医院看病,继而转诊。

这意味着,一些不适合转诊的小病,比如阑尾炎、胆囊炎、跟腱修补术等等,要想用医保的话,就只能在地方三甲、二甲,哪至于二乙级水平的县医院治疗。

尽管医生和医保制定者,总是期望小病小医院看,大病再来大医院。

但是,对于病人来说,为什么就一定要在小医院里被高考450分学中西医结合,考不上研究生,被迫只能在父母的安排下进入当地医院混吃等死,既不愿意学习,又想赚点耗材钱,靠着熬资历升上去的主治医生练手呢?

谁的胆囊结石不是自己的人宝来着。

就算是最基础的产前筛查,大医院的医生们能看出的先天性疾病的概率,也是小医院的医生们的成百上千倍。

飞刀变相解决了异地医保的问题。

最好的医生可以在不那么差的地方医院里执行高难度手术,或普通难度的手术,用的还是休息时间。飞刀的高昂收入,又修弥了医生们的经济和尊严……

哪怕是冯志详这样的高端教授,偶尔也是要出来做做飞刀的,总不可能每月靠着万把块的工资和万把块的医药费生活。

两人在飞机上聊了一会病例,就算是做了术前会诊了。

冯志详年纪大了,很快盖着毛毯睡了过去,负责主刀的郭明成多看了一会资料,再小睡片刻,飞机就落地了。

二人都没有带行李,出了到达厅,就见到了高举的“冯志详教授”的牌子。

“是丁帆的家属吧。”收拾停当的冯志详看起来气派堂皇,一点都看不出老人的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