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2页

汉祚高门 衣冠正伦 1736 字 2022-11-11

何充在时望上虽然不及排在他前面的褚翜并诸葛恢,执掌台事略有勉强,但在能力上却不逊色多少。面对沈充这种看似退让,但却咄咄逼人的态度,自然也不敢怠慢。

于是他直接在大桁南面拒绝了沈充辞官的请求,甚至亲自率领一部分台臣将沈充归还的符令、章服等物送回都南,以示台内对司空的敬重并深眷。

然而这一行哪怕是到了门前,沈充仍然以自愧为名避而不见。

末了,何充等人也只能将东西留下,而后满怀心事的返回台城,接着第一件事,自然是急召诸葛恢返回台城坐镇。

虽然目下沈家的确已经是大势所向,但也并不意味着所有台臣、时流们都乐于唯他家马首是瞻,即便是大势已经难阻,这些人也需要一个领袖领导着他们存在于时局内稍作支撑,以维系些许立足之地。

诸葛恢也明白事到如今已经不可再作态要强,要知道沈家这父子俩,更加难对付的沈维周还没有返回江东,单单沈充一人归都便已经表现出了如此强的攻势姿态,如果再软弱被动的应对,必将败得更加凄惨。

因此在台令抵达覆舟山之后,诸葛恢先是具表自责未能稳镇乡情乡势,致使东面祸患连连,然后不待中书将表章批复,便就在一部分台臣的拥从之下匆匆返回了台城。

而等他回到台城之后,瘫痪已久的台城行政体系便快速运转起来,首先便是开放近畿周边各处皇室、宗王并贵戚别苑,允许都下饥民入内渔猎取食,接着同时诏发江东各个州郡,号召各地官长们尽快募取钱粮北输以济京畿之困。

虽然各种政令收效如何仍是堪忧,但最起码这种积极应变、收拾残局的姿态是摆了出来。总之就是除了翻旧案之外,不给沈家以新的发难借口。

而若等到这种秩序维持平稳下来,沈家如果再想翻旧案,其实很难。特别是沈维周想要不脏身便达成把持内外的程度,是很难做到。

可是沈哲子既然敢作如此姿态,又怎么会给他们留下什么掩饰旧恶的机会和时间。诸葛恢归台治事不久,江北使者将要入都的消息便很快传到了都内。

同时这些使者的身份也一同流露出来,无论是庾家的庾彬,还是王门遗孤王混与郗鉴的儿子郗昙,俱都给人以极大的遐想空间。

尤其是王混身在这支使团中,更可以说是令都内群情哗然。要知道王氏的灭门惨剧,虽然时局中大多数不敢深论,但也都深信必然与沈氏有着莫大的关联。然而让时人想不到的是,琅琊王氏生死存亡之际,竟然将整个家族存续的唯一希望寄托于沈氏身上!

所以尽管这一路使者还没有正式抵达建康,但却已经在都内引起了各式各样的讨论,群情躁然的情况下,台内那种积极应对、政令频出、故作忙碌的姿态,很快就沦为自说自话的尴尬戏码。

“沈氏谋深,实在是人不能及。王敬豫临终为此布划,果然也不亏太傅遗风啊!”